昨天晚上去吃中东菜,看到菜单里有希腊沙拉,很久没吃了,就点了,端上来,觉得外形和以前经常吃的有一定差异,但是,一口下肚,深吸一口气,还是那个味道,让人怀念又喜欢的味道。
我突然想起了我曾经的中东室友,她是迪拜人,据说父亲是当地富豪家族的,母亲是英国人,所以她有个很英式的名字,暂且叫她小Z吧。她继承了阿联酋人的大眼睛和英国人的白皮肤,算是一个很阳光漂亮的中东姑娘,穿着至少在读书期间都没有像我印象中中东人的黑袍蒙面的装扮,和我们差不多,穿着高街品牌的T恤牛仔短裙,五颜六色的袜子,不管啥季节都围着跟火鸡尾巴一样的大围巾,那些年,我们那边都这样穿。
她在我们学校读生物的PHD,那些年生物挺火的,她就在多莉羊诞生的那个研究所,当年进去应该没有那么容易,是个聪明的姑娘。
我们住一个flat,共用厨房,经常一起做饭,各自做各自的,然后一起在餐厅吃各自的饭。在我的价值观里,她每天都在“吃草”,大部分时候都是各种蔬菜沙拉,最喜欢做的就是希腊沙拉,西红柿、黄瓜、红洋葱、黑橄榄,加上一种干咸酪,是块状的,作料加点橄榄油、醋和黑胡椒拌拌,就是一餐饭了。
开始,我不太习惯吃这种沙拉,那时候还是十几年前,国人(我和我周围的人)对沙拉的认知还处于要在蔬菜里加沙拉酱这种层面。但是,慢慢的,我也开始喜欢吃这种希腊沙拉,喜欢吃咸干酪。她开启了我味蕾里的另一面,这些年,在北京生活,我也时不时会去使馆区的一家希腊餐厅吃饭,就为了那口咸干酪和黑橄榄。
除了一起做饭,我们偶尔也会一起逛街,去zara、topshop之类的高街品牌拿一堆衣服去更衣室里试个地老天荒,可能无论什么国籍、说什么语言、受到什么样子文化影响的女生在这方面都是无国籍无文化边界的吧~
但除此之外,过了最开始的对彼此文化的好奇期后,也并没有那么多共同语言,毕竟我们的文化差异太大了,所以,最后我们也并没有成为闺蜜。她在我们宿舍住了两个学期后,就搬走,渐渐的,联系也就少了。
国内禁了脸书后,就彻底断了联系了。
然后,通过小Z我又想起了另一个室友,住我对门,是个中国女生,比我大几岁,她叫Lily,也是在我们学校一个很知名的实验室读PHD,我印象里是做一个融合双学科方向的研究。
Lily是我家娃爹认为的,他认识我的这些年里我身边出现过的女生里智商最高的一个,也是综合素质、能力、个人及家庭层次最高的一个。
其实,我也这么认为。
她是我当时周围中国人里所听说的拿奖学金金额最高的一个。而且在我看来,她的确很聪明,基本想做啥都能做到优秀:
科研能力强,我们当年基本每个人做课题都做得焦头烂额的,只有她很轻松。我们俩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然而,我经常写程序搞不定了,她随便帮我看看,就找出问题症结……(羞愧,我太菜了)
做饭能力强,不管是西餐还是中餐还是烘焙,做啥像啥,而且特别麻利,招待客人也能短时间内做出一大桌子菜。
打扮能力强,平时去实验室素面朝天但是装扮得体,该去party的时候20分钟能化妆换衣服全搞定,能把自己整成妖精那么美。
找对象能力强,前后两任男朋友都是高个子大帅哥,都是国内华五/top2本硕毕业的,她后来和第二任男朋友结婚了。
情商高,和人打交道能力强,这个就不用具体说了。
总之,我觉得我确实和她从各方面来看,都差着“阶层”。
我一直认为,两个人要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不一定要经济和出身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智商、能力、思维和认知一定要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我俩也没有成为闺蜜。但是,我们关系也还不错,属于不仅可以一起做饭、逛街,还能有时候说说心里话的关系,比和小Z的关系会要亲密一些。
后来,我回国了,也还是会偶尔在MSN上聊天,后来有了微博,我们也互相加了关注。
只是再后来,MSN没了。而她的微博也停更在了2015年底。
我们也断了联系。
突然想起了她们两个,说不上特别伤感,但是还是有一丢丢怅然若失。
人生匆匆,缘深缘浅,皆为过客,能长久陪伴自己的是少数人,能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
然而,纵使缘浅,正是这些过客,组成了一个人的阅历、见识和人生。
感谢她们曾经出现过。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Boy/1120962/3547/middle)
--
FROM 59.10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