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终于赶在下映前看了长安三万里
终于赶在下映前看了今年夏天火爆了的《长安三万里》
没想到竟然是一部近3小时的电影
说实话,前半段我觉得挺平淡的,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到后半段到了中晚年以后,我才开始觉得有共鸣(果然是老了,哎哎哎~)
这部电影总体对我来说,有槽点,也有共鸣和感悟吧!
先说槽点
历史篡改的太多了,虽然我看得也是野史…
一个是过于美化高适
比如引蛇入洞,和严武里应外合的云山城大役。
历史上明明高适是主张放弃蜀地的,也是因为他没有守好,被吐蕃攻入,所以才被贬的。然后严武才替代高适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
我理解,我朝发行的电影还是以正能量大团圆结局为主,所以要主角正能量化,于是编剧修改了人物和情节……
第二个是高适和李白的友谊
虽然我读的野史里,高、李、杜三个人的确惺惺相惜关系不错,但也没有这么的情真意切,更多的是相互才华的欣赏和抑郁不得志的惺惺相惜。
然后,李白站错队后,高适也没有保李白,是郭子仪救的李白。
在古代,政治立场不一致哪里是开玩笑的事情,都是掉脑袋的事情,还保策反的参谋??有点假
电影里最后往回掰了掰,说是高适出面请郭子仪出面的,有点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主角光环。
第三个是有点黑化李白
虽然李白确实一生狂浪不羁、浪漫且自负,但其实他也是很世俗的,他也求官,只是因为出身等原因吧,一直没有很好的仕途。
结果电影中的李白整个被塑造成了一个有才华但是只狂浪不羁,但极不靠谱的富二代……有点毁三观啊!
最后是竟然冒出个正角程公公,这人历史里好像不是啥好人吧~ 只能说这部电影太正了,好人、努力、大团圆!
再说共鸣感悟
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部只有中老年人才能看懂的电影,有点压抑,有点共鸣,也有些感动。
我看了这部电影,更加觉得,社会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没有背景、身份等级你甚至不能“高考”,社会等级观念在群众思维里根深蒂固,社会阶层极度固化。
你不能参加“高考”(科举),那你就要找贵人“荐举”,怎么找贵人“荐举”?找关系呗,一层一层的“贵人”最终推荐到皇帝那,皇帝相中了你就发达了。
怎么找关系?跪舔呗~卖笑呗~哪一个环节受到上层青睐了,可能就有机会了,如果没有,只能再找别的关系。高适被岐王推荐到玉真公主府上玩枪卖艺就是典型,结果他没被看上,王维被看上了~
但后来王维发展得还没有高适好,所以人生很长,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运气,普通人大部分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和人生。
现在社会,不管是想做官还是做生意拿项目、拿投资,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不管是阶级等级还是人情社会,全都没什么本质区别。
再说高适和李白
我想,我这代小镇做题家,通过科举,哦不,高考,走出小镇,十年苦读后,来到社会各行各业从底层做起,忍辱负重,受过很多委屈,干过很多苦活儿杂活儿,最终在社会某个领域站住脚,成为领域核心关键岗位人员的童鞋们,应该都是高适吧~
他是典型的“普通人”,遵纪守法,认同主流价值观,努力、上进、能吃苦、能忍、瞅准了一切机会往上爬,但是他“二十年磨一剑”,碰上了“安史之乱”,运气好站对了队,大器晚成。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和李白这般要好?
除了李白真的有值得钦佩的才华外,我想,应该是因为李白的性格和行事是他内心羡慕但做不到的吧~
我也是“高适”,我也向往“李白”,希望十年后我也能当“李白”吧!
长安三万里
长安在高适、李白、杜甫心里是理想之地,只要有诗书,长安就在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长安”
我的“长安”是希望若干年后,能够慢慢褪去内心的枷锁,能活得像剧中的李白那样洒脱、自由、不羁!
希望我的长安没有三万里。
--
修改:xiaolvjiejie FROM 124.200.181.*
FROM 124.200.181.*
李白最终也没有跨越阶层(在当时的主流价值领域),虽然他在诗领域的成就很高,后世评价很高
他的痛苦我个人认为在于,他没有认清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哪,一辈子都没认清,如果他早点认清也不会过的那么纠结
然后我觉得你把李白和思聪相比,是埋汰李白了
同比的话,高晓松的背景又比李白要好,性格有点像把,但也不好类比
总之,李白就是李白吧,独一无二的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嘛
: 历史人物只是导演编剧的工具
: 按史实拍没啥拍头了
: ...................
--
FROM 124.200.181.*
不不不不
现在电竞比唐朝写诗门槛高
唐朝人人写诗,写诗没啥门槛,关键是看自己的意愿和天赋
现在玩电竞很烧钱,一般普通人家都玩不起
当然电竞玩好了非常非常挣钱(符合现世的主流价值观),当然唐朝写诗写好了也许能被赏识入仕(符合彼时的主流价值观),这点上是一致的
但是,李白公众的领域能力口碑会大于思聪的
当然,你批评得对,我觉得李白比思聪要高级,这是一种知识分子的思维局限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反正也是乱比
: 李白就是个商人之子
: 王思聪也是
: ...................
--
FROM 124.200.181.*
我也觉得东坡一般
因为很多人都对他的评价挺高的
所以我特意买了东坡传拜读了
看完
我觉得他的文学造诣和书法造诣确实很高
但是情感和仕途等方面实在是无法苟同,和他词里的磅礴大气没有那么一致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
: 言重了
: 瞎聊而已
: ...................
--
FROM 49.5.198.*
情感上
我对这些文人真的都是不敢苟同,没见到一个专一的
这边“十年生死两茫茫”,那边对朝云情深意切
作为女人,我实在是无法苟同
仕途上
他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好像是从二品,算是比较高位吧,但是不是长期的,后面又被人搞了
他仕途一直比较坎坷,主要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派,他是守旧派,所以老是被压制,而且晚年被流放到广东、海南,这些地方在当年可都是南蛮艰苦之地,挺惨的
但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仕途不顺,所以文学成就高
我觉得一个人经历坎坷、人生体验丰富,酸甜苦辣都亲身体验过了,才能写出好的文字
所以,自古文学仕途两难全啊
我看的是林语堂的版本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情感不是挺深情吗
: 仕途做到宰相了吧还是啥的
: 哪个版本的东坡传
: ...................
--
FROM 124.200.181.*
十年生死两茫茫看起来美好不过是文学作品的意向罢了,现实简直无法细想
很多爱情的文学作品都是如此
他第二任太太是王弗堂妹…………
政治这个事情,从古至今,成王败寇本来就和能力无关,就是站队,也是运气吧
他运气不好,当然也和自己眼光有关吧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年那个是王弗?
: 后人写的看起来还是美好
: 第二个好像也姓王
: ...................
--
FROM 124.200.181.*
太甜了,吃不来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坡肉还是挺好吃的
--
FROM 124.200.181.*
神雕里的确有引
16年之约的时候
杨过跳湖之前
【 在 LYTaoist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然还是神雕侠侣
: 忘了是哪里引用
: 但还是依稀记得这么回事
--
FROM 124.2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