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挖个半熟坑
也不全对
本青也缺乏仪式感
因为本青觉得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值得珍惜
没一点平凡的进步或者退步自己也能体会
比如自己心里晓得又长大(老)一岁
就足矣啊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 老规矩先抛论点:仪式感缺失可能会导致配得感不足。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偶得,目测核心逻辑应该没啥问题,但是理论体系还没能建立,索性把几个热点串一串,杂七杂八散乱的简单说两句,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启发。
:
: 前两天看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宫老师zs,想到的是宫老师的问题可能和我一样,觉得自己不该干某事,但是又控制不住,本我和超我严重冲突。而这种对自身的否定是背人的,外人的目光会无限放大内心的负疚感,造成类似黑暗森林的效果,暴露即被击杀。枪是自己早已架好的,薛定谔的扳ji,当被观测到,结局随机出现。
:
#发自zSMTH@V2415A
--
FROM 101.228.74.*
不对吗,我看你配得感也没那么足,配得感够的人对现状不会不满意。不过这中间可能需要点转换,我还没想明白。另外你怼完s6了?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不全对
: 本青也缺乏仪式感
: 因为本青觉得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值得珍惜
: ...................
--
FROM 171.216.202.*
不是的 你还是不太了解配得感很足的人 配得感多少之间没有那么绝对 我没有很多的配得感 但是我内心是满足的
另外我确实怼完了 我觉得她在那个话题里面讨论那些很奇怪
【 在 justff0 @ [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对吗,我看你配得感也没那么足,配得感够的人对现状不会不满意。不过这中间可能需要点转换,我还没想明白。另外你怼完s6了?
:
: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 也不全对
#发自zSMTH@V2415A
--
FROM 101.228.74.*
其实我连配得感这个词都是上次临时想到的,所以什么叫配得感?从你灌水的说法上看,不像是内心满足的啊,误会了?
其实我是想说最近几次你提到她都不是很客气,不知道自己注意到没。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她,用梁总的话说,发生了什么?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的 你还是不太了解配得感很足的人 配得感多少之间没有那么绝对 我没有很多的配得感 但是我内心是满足的
: 另外我确实怼完了 我觉得她在那个话题里面讨论那些很奇怪
:
: ...................
--
FROM 171.216.202.*
内心满足是个baseline,配得感我认为是delta。
内心平静但是又觉得还行,那就是baseline不算很低。
仪式感带来的外界的刺激是trigger,能引起比较大的增加。这个对于我来说接近于0。
对于六姐,我没留意到,我最近和她灌水不多。但是我确实不建议她发大图,也认为她不应该每次对于x和男女运动这类话题,有点半推半就。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其实我连配得感这个词都是上次临时想到的,所以什么叫配得感?从你灌水的说法上看,不像是内心满足的啊,误会了?
:
: 其实我是想说最近几次你提到她都不是很客气,不知道自己注意到没。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她,用梁总的话说,发生了什么?
:
#发自zSMTH@V2415A
--
FROM 101.228.74.*
你这一堆英文我半懂不懂,那这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确实我也说了这只是个半熟理论,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我想了想重新梳理一下逻辑看能说清楚不。
还是从张教授说起,教授多次提到他想青史留名,显然这是小概率事件。这还是有明确目标的,很多人比如我可能根本就没有明确目标,只是觉得应该比现在更好,但是又很难说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更好。这是一种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错配,这种错配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有些比如说那些学生,可能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的,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更好,应该更好,其实搞不好我也有受外界影响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大概是一种自负和自卑的综合,内心追求的是一种虚无,从而永远无法平静和满足。这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目前我认为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外界给到的认可不够,这种认可的需求目前说不太清,需要外界的认可形式被自己内心认可,否则没有用。所以越敏感越早熟的孩子,对仪式的形式需求越高,越难建立仪式感。
对s6这态度你又不是第一个,她反正也不会改,何必呢。我只是觉得你以前好像不太会明确的表露出来,最近略反常。这个我只是多嘴提一句,倒不用再展开了。前面的可以多聊聊,再启发我一下。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内心满足是个baseline,配得感我认为是delta。
: 内心平静但是又觉得还行,那就是baseline不算很低。
: 仪式感带来的外界的刺激是trigger,能引起比较大的增加。这个对于我来说接近于0。
: ...................
--
FROM 171.216.202.*
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我认可。
教授的明确目标,和你我的认为应该更好,都是自驱力的表现形式。
有明确目标更多是基于对社会的妥协,为了满足社会对自身的期许。
而没有明确目标的自驱,常常是对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没什么不好。
至于最近出事的个案,我想是两个原因。
一是看重社会对自己的期许,又不能实现,甚至背离,和本版教授是一样的。对社会期许本身看得太重,而不是任何配得。
另一个是认知,也和所谓配得感无关。我想这种事儿就是过不去的坎儿,就像昨天特快有人说毕业证都没要要过到了今天。人有时候过不下去,就是因为没有退路了。所以托底也很重要,就像董小姐论文里写,whenever i go, this family is my fortress.
【 在 justff0 @ [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这一堆英文我半懂不懂,那这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确实我也说了这只是个半熟理论,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我想了想重新梳理一下逻辑看能说清楚不。
:
: 还是从张教授说起,教授多次提到他想青史留名,显然这是小概率事件。这还是有明确目标的,很多人比如我可能根本就没有明确目标,只是觉得应该比现在更好,但是又很难说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更好。这是一种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错配,这种错配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有些比如说那些学生,可能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的,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更好,应该更好,其实搞不好我也有受外界影响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大概是一种自负和自卑的综合,内心追求的是一种虚无,从而永远无法平静和满足。这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目前我认为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外界给到的认可不够,这种认可的需求目前说不太清,需要外界的认可形式被自己内心认可,否则没有用。所以越敏感越早熟的孩子,对仪式的形式需求越高,越难建立仪式感。
:
#发自zSMTH@V2415A
--
FROM 101.228.74.*
你咋样我不知道啊,我没有自驱力,我只是有自驱理想。最好的是有自驱力,其次是没自驱理想,有理想没力的是最糟糕的。
人有时候过不下去,是因为 以为 没有退路了。所以我还认为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在任何环境下,他永远还有其他的路,一定有,最多只是还没找到而已。确实,要托底,不需要物质,只需要有爱就够了。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我认可。
: 教授的明确目标,和你我的认为应该更好,都是自驱力的表现形式。
: 有明确目标更多是基于对社会的妥协,为了满足社会对自身的期许。
: ...................
--
FROM 171.216.202.*
最后那个认知问题,其实是我想说的,有些人的无路可走,对于其他人可能是天花板。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我认可。
: 教授的明确目标,和你我的认为应该更好,都是自驱力的表现形式。
: 有明确目标更多是基于对社会的妥协,为了满足社会对自身的期许。
: ...................
--
FROM 171.216.202.*

如图
【 在 justff0 @ [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咋样我不知道啊,我没有自驱力,我只是有自驱理想。最好的是有自驱力,其次是没自驱理想,有理想没力的是最糟糕的。
:
: 人有时候过不下去,是因为 以为 没有退路了。所以我还认为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在任何环境下,他永远还有其他的路,一定有,最多只是还没找到而已。确实,要托底,不需要物质,只需要有爱就够了。
:
#发自zSMTH@V2415A
--
FROM 101.2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