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挖个半熟坑
你这日子过得好啊,50被端了吗?没啥感觉呢,我再去瞅瞅。
我可没讨论宫老师,只是拿来用用。仪式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知道微小的进步和成绩都被看到,而且家长真心为之高兴。更重要的是当下就很好,鼓励努力进步,但是不进步一样很好。具体手段看情况了,我只是想到仪式感可能更直接。自己的仪式感可能没啥用,我感觉人是需要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增加自己的内心能量的。自己当永动机挺难。
宫老师谈不上悲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起因、发生、结果、面对,如此而已。
【 在 hasyo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我每天都去骑行加游山玩水,快把论坛忘了
: 本来想去50发个贴,竟然发现老巢被端了,也不知道各种奇奇怪怪的帖子可以发到哪里去
: 然后,看到你们又在讨论上次宫老的问题
: ...................
--
FROM 171.216.202.*
上次听到空心人也是你说的,对我有价值,不过我已经忘了。这段感觉和我想讨论的没啥关系吧,咋扯到逆天改命上了。
【 在 hasyo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过“空心人”吗?外部的毕竟是外部的。
: 人很难逆天改命,其实价值观跑偏也没什么,价值是多元的,就像娃是同性恋,你怎么改也没用,你只能给他更好的环境接纳自己是同性恋,甚至让他去同辈压力小的异地生活,减轻社会异样目光带来的压力。这些如果也算仪式感的话,那就是一种顺应天性的仪式感吧
--
FROM 171.216.202.*
娃是同性恋,这是一个结果,我想讨论的正是在结果决定之前啊。都出结果了那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同性恋是一生下来就决定了吗,那这里话题就要转到同性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基因决定还是后天形成,这个可以聊一聊。
【 在 hasyo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过“空心人”吗?外部的毕竟是外部的。
: 人很难逆天改命,其实价值观跑偏也没什么,价值是多元的,就像娃是同性恋,你怎么改也没用,你只能给他更好的环境接纳自己是同性恋,甚至让他去同辈压力小的异地生活,减轻社会异样目光带来的压力。这些如果也算仪式感的话,那就是一种顺应天性的仪式感吧
--
FROM 171.216.202.*
我的天哪
我看了一天的论文
这是又上论坛来看论文了吗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规矩先抛论点:仪式感缺失可能会导致配得感不足。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偶得,目测核心逻辑应该没啥问题,但是理论体系还没能建立,索性把几个热点串一串,杂七杂八散乱的简单说两句,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启发。
: 前两天看到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宫老师zs,想到的是宫老师的问题可能和我一样,觉得自己不该干某事,但是又控制不住,本我和超我严重冲突。而这种对自身的否定是背人的,外人的目光会无限放大内心的负疚感,造成类似黑暗森林的效果,暴露即被击杀。枪是自己早已架好的,薛定谔的扳ji,当被观测到,结局随机出现。
: 顺便把无辜的张教授拖下水。我感觉张教授也是和我们类似的,只是他冲突的是想要做到的事情做不到,本我其实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超我不能接受,对立的力量总要有个宣泄的渠道,就显得有些变态。变态是难免的,只是每个人的变态方式不一样,宫老师是,我也是。这只是一种能量宣泄的途径,张教授幸运的选择了骚扰版友,而宫老师选择了伤害自己。
: ...................
--
FROM 39.144.82.*
哈哈,教授就看我提到你那段有没有失礼,说的不对不妥之处就行了。有问题我改改。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天哪
: 我看了一天的论文
: 这是又上论坛来看论文了吗
--
FROM 171.216.202.*
没有啊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教授就看我提到你那段有没有失礼,说的不对不妥之处就行了。有问题我改改。
--
FROM 39.144.82.*
就说我是懂教授的
【 在 shuhan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啊
: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
--
FROM 171.216.202.*
其实都有个阈值问题,如果娃一直在蜜罐,你就算夸再多,买再多礼物过生日,带他去再多地方玩,他也渐渐不会觉得什么,甚至年轻一代还很可能否定父母一代的价值观。
反而身处情感沙漠或物质沙漠中的娃,可能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帮助,就会心生感恩。
有个经典电影《毕业生》,情节我都忘了,歌倒是总在听,就讲了父母怎么用精心塑造的生活价值观,让年轻人感觉窒息,甚至无法感知真正的自我。
成年人可以不必太执着于外界反馈了,特别是年纪大了,七老八十的,更得自己当自己养料瓶,到时候谁还来反馈你,哈哈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日子过得好啊,50被端了吗?没啥感觉呢,我再去瞅瞅。
: 我可没讨论宫老师,只是拿来用用。仪式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重视,知道微小的进步和成绩都被看到,而且家长真心为之高兴。更重要的是当下就很好,鼓励努力进步,但是不进步一样很好。具体手段看情况了,我只是想到仪式感可能更直接。自己的仪式感可能没啥用,我感觉人是需要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增加自己的内心能量的。自己当永动机挺难。
: 宫老师谈不上悲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起因、发生、结果、面对,如此而已。
--
FROM 221.217.26.*
我只是想你没必要觉得娃的价值取向是父母可以左右的,父母做如何,娃都会走娃自己的路,这个路就是他的天命,不会因为父母有没有给足够的仪式,足够的鼓励而改变,那些zs的娃也许并不是父母的问题,只是娃命该如此而已。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次听到空心人也是你说的,对我有价值,不过我已经忘了。这段感觉和我想讨论的没啥关系吧,咋扯到逆天改命上了。
--
FROM 221.217.26.*
你这说的是物质啊,我说的是精神世界,不是一回事啊,跟价值观也没关系。成年人就是这方面结果早已定了,没啥用了。情感沙漠倒是有那么点意思,这种更容易瞬间建立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系,但是搞不好也更容易反噬。
《毕业生》没看过,达斯丁霍夫曼?我咋有点不知道哪来的印象是被老女人骗了肉身呢。
【 在 hasyou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都有个阈值问题,如果娃一直在蜜罐,你就算夸再多,买再多礼物过生日,带他去再多地方玩,他也渐渐不会觉得什么,甚至年轻一代还很可能否定父母一代的价值观。
: 反而身处情感沙漠或物质沙漠中的娃,可能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帮助,就会心生感恩。
: 有个经典电影《毕业生》,情节我都忘了,歌倒是总在听,就讲了父母怎么用精心塑造的生活价值观,让年轻人感觉窒息,甚至无法感知真正的自我。
: ...................
--
FROM 171.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