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当时的发言:
我看你常讲儒释道,浅谈一下:
(补充:我尊重他人的信仰!!!)
1-儒家的主要功能当然是“治世”,它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 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规范与典章制度。
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 中国人素来心向往之。
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在消除烦恼的心性修养方面, 有着明显的优势。有关心性修养的丰厚思想资源, 特别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华严宗的“理事无碍”、天台宗的“止观双修”等, 成了宋代儒学发展的重要源头。
2-纵观历史,讲究儒释道的未必就善终,没有血性,少了点积极意味。你看萧衍,尊崇和提倡的佛教,并倡导三教合一,他曾四度出家为僧,开创汉地素食先河,他一心向佛,以佛法治国理政。但南梁却积贫积弱,而且他最后是被侯景软禁渴死的,侯景是他曾帮助的人,他死前要一口蜂蜜水都未能如愿,他常年修佛法,看开了,慨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可以说,他只是逃避,消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再比如,鸠摩罗什,弘一法师,这些人都修佛法自洽了,但人生选择上,我觉得可以更血性,男儿一点更好。有空再讲讲明朝和现今,某些方面来说,儒释道是颗毒瘤。
3-简言之,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
儒家讲究做顺民,佛教宣传的‘轮回’、‘报应’,道家讲究无为,其实就是忍耐,只要这辈子忍耐,下辈子就可以咸鱼翻身,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确实很容易安抚广大饱受苦痛之人民的心。
我觉得‘活在当下’‘向死而生’这些理念或许更通达,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事情如何发展,我们都只有一个原点,就是此时此地的自己,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事情;相比于分发复杂的可能性,我们正面对的现实就是当下。
【 在 fuliye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释道本来就没必要和人讨论
: 因为儒释道本来就是向内求的,属于内求诸己的范畴
: 至于聊天
: ...................
--
FROM 122.1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