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凶吧。小时候拍过一次桌子,后来写了张纸条,娃不明白不是娃的问题,是爸爸的问题,贴到桌子上,慢慢平和了很多。现在虽然仍会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是已经能够接受不同资质的孩子各自有他们本身的样子,前面也说了,只有所谓的粗心让我头痛。其实现在我认为习惯是决定不同孩子之间差距的因素,因为习惯会被时间叠加,而时间是无敌的。不过也正因为是习惯,所以很难改变。总之参与娃的成长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包括源源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理论创新、感觉到娃偶尔一点点的进步、反馈到自身的种种反思,这是很有意思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儿子语文也不灵的,你这里的描述完全可以对标到我陪他做阅读理解的场景
: 你现实中凶不凶?这段描写我会想起我爹辅导我的场景了,我也是啥话不说大气都不敢出的听着。。。
--
FROM 36.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