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赞一下转折陡峭度。
好像我看的最后一部梁晓声的小说是雪城。
90年后我就很少读文学小说了。
刚才努力回想一下,虽然记忆里当年很喜欢梁晓声的小说,
但居然想不起来那些小说的内容了。而李存葆的小说和上面提到的
忘了作者的《八戒》倒是记忆深刻。
80年代的伤痕文学、(朦胧)诗流派我基本上都读过。
我父母是典型的文学青年,家里居然还订阅了《诗刊》。。。
【 在 history2017 的大作中提到: 】
: 完 你比我还厉害
: 我只知道他长得还是很帅的
: 我就纳闷 他那么帅
: ...................
--
FROM 125.34.6.*
小学后半段时父母都是教师,应该还马马虎虎吧。
不过定杂志不是给我们,是他们自己就是文学青年。
记得上学前,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晚饭后,还会点煤油灯,
父母读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等等。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嘿,家里还给订杂志,家境很殷实啊!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125.34.6.*
我以为他是搞笑的,你还那么认真去查啊。
我试试模仿鲁迅的写法:
中国人是向来并不惧怕灾祸的。即便有大灾祸,竟也是希求众人一起倒霉。至于真相是不必去关心的,关心真相的人竟也会被嘲笑。
灾难过后,抹两滴泪哀叹遇难者,却窃喜着自己的安然。最后说出一句混账话:这都是命。
啊~~~好难好难啊~~~~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查了一下,网上有说出自《狂人日记》,又粗粗读了一遍《狂人日记》,是没有的。
: 不过从文字判断,觉得该不是鲁迅写的,应该是后人仿鲁迅口气所作。
: 跟你分享一段鲁迅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的话吧:
: ...................
--
FROM 125.34.6.*
这么好的妹纸,直接约啊~~~
你不约我可约了哈~~~
【 在 iq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仔细,暗恋更深进一步!
:
--
FROM 12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