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让我们来聊一聊古希腊史
希腊的建筑可以谈谈吗?美国和英国也经常可见类帕特农神庙的建筑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晒过我最近读的三本历史书:《魏玛德国》、《牛津古希腊史》和《牛津罗马史》。最近刚刚读完古希腊史。趁着这股新鲜劲,我们来聊一聊。
: 我会谈一谈我读历史的历史,然后谈一谈我读历史的方式,再谈一谈古希腊史。我把这本书的章节也拍照发出来。希望和感兴趣的板油一起聊聊。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11.205.112.*
山形墙
但是山形墙太高了,不能近距离仔细观察浮雕
在博物馆里可以近距离欣赏山形墙上的浮雕,更惊叹雕刻的精美和生动。
高高的柱廊,山形墙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后来的法院 银行 博物馆很多都选择了。
个人感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很多神话故事,历史事件也是以浮雕的形式记录下来。你懂那么多历史去看了会更有感觉。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希腊的建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最经典的古希腊建筑,两千多年来不断被模仿。
:
: 我最喜欢的是希腊的柱廊以及山形墙。你喜欢建筑中的哪些门类?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4.254.3.*
希腊已经出现了借款记录和风险投资。在最古老的港口Piraeus旁边的神庙里留下了记账记录,认为在那里出现了最早的银行家。希腊人的数学那时期是领先世界的。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可能会让你失望了,这本书里几乎没有谈到经济部分,更别提量化数据了。那个时期很少相关的文物保留下来,这可能是一个原因。
:
: 这方面让@ToEdith来聊聊,她最近不是读了《千年经济史》吗?
:
: 政治、艺术和哲学,这三个是我相对擅长的领域。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4.254.3.*
你要是着迷于服饰的褶皱,推荐你去弗洛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那里真是各位大师的神仙打架,
卢浮宫我还没去,回头对比一下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展示一个巨大的希腊山形墙。我只在那里看过。
: 雕塑是非常让我着迷的艺术门类。
: 浮雕和雕塑可以归为一类。早期雕塑在肌肉线头上的刻画,后世一直无法超越。当年,希腊体育馆内的男人们,都是裸体训练的。后期的雕塑,在服饰的褶皱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米洛斯的维纳斯,裙摆的处理就让我叹为观止。另外说一句,维纳斯是美神的罗马名字,她的希腊名字是阿芙洛狄特。
: ...................
--
FROM 111.205.112.*
这是万神殿的柱头?这么精美我当时真没发现…..太高了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罗马万神殿的柯林斯柱头,非常复杂。我相信后世的极尽复杂的洛可可风格可能和柯林斯柱头有一定联系。
:
: [upload][/upload]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4.254.3.*
我以为你说的是罗马的万神殿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万神殿和帕特农神庙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
:
: 你问的是雅典帕特农神庙还是罗马万神殿,都叫Pathenon?巴黎也有一个Pathenon。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14.254.3.*
我刚刚也是写了你这段,几次敏感词发布出来,放弃了。。。。。。
毕德哥拉斯这里分支出了数学
【 在 phari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木这敏感词过滤已经登峰造极了,正经写多点就通不过审核,也不知道什么词触发的。说不定有一天要英文发帖。
: [upload=1][/upload]
--
FROM 111.205.112.*
我不记得哪部电影里了,就有射箭多得遮住了太阳这个画面
【 在 phari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希腊,除了各种奇葩哲学家外,我最喜欢地是古希腊的英雄故事,比如特洛伊里的阿噶琉斯,赫克托耳,温泉关里的斯巴达勇士。希腊和波斯的打来打去,有一个细节印象特别深刻,波斯攻打希腊前对希腊说,你们最好投降,因为我们射出的箭镞多的能遮住太阳。希腊回应说,we shall fight in the shadow of it。
--
FROM 111.205.112.*
希腊有公开辩论的土壤
苏格拉底,凡事都提问,辩证论证的思想对希腊影响太大了,“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凡事可提问,经不起论证的就是有问题的。
孔子的,论语是不是有点像,学生向老师提问,但是好像又有点不同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公理化几何学也属于逻辑学。
: 我个人认为,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孕育了辩论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逻辑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孕育了逻辑学,顺便催生了诡辩。
: 顺便提一句,打破诡辩不难,一般看三段论的前两段,至少一项不为真。
: ...................
--
FROM 111.205.112.*
我也觉得孔子更多是授业解惑,而不是递进式提出问题,推进辩证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是学生提问题,孔子传道解惑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4」
--
FROM 111.2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