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来来来,我们聊一聊审美吧!
1. 美是客观的吗?不是
2. 审美是客观的吗?不是
3. 审美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吗?可以
4. 你如何看待“艺术就是情感的传达”这句话?这毋庸置疑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为此次四十版哲学讨论的始作俑者,我对这几天大家的热烈讨论还是颇感欣慰的。@Bulls23 @zhysmth 请适度进行奖励。但我需要严正声明的是,我们需要就事论事,不可以人身攻击,不可以随意扣帽子。
: 分数我想转一些给图教授,他被口到只有几百分。不合适。虽然他有些盛气凌人,但整个人的风骨我还是挺欣赏的。希望他不要走。
: 这几天的哲学讨论主要围绕在认知论这个灰色难懂的领域。实际上,哲学涵盖了诸多领域。其中不乏门槛没这么高,而且更有趣的领域。比如审美(判断力批判)和伦理学(实践理性批判)。
: ...................
--
FROM 220.184.184.*
比如说学画画吧
我小学的时候,学校从低年级就开始教西方艺术史。所以就比较容易欣赏西方艺术绘画作品
对于中国画因为没有学过如何欣赏,所以在我30岁之前是不觉得好看的。
后来去学画画,中间有三个月兴起,学习了一下国画的工笔。通过老师讲解和自己的练习,就对这个画种稍微有了些了解,现在看工笔的勾线也能看出好坏来。但是其他就不行,因为不懂。
素描和油画的学习时间就比较长了。虽然小时候学过西方艺术史,但是在我学习素描和油画之后,看一幅画的好坏就能比之前看出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我的欣赏水平有所提高。这不光是理论上的,还在于眼睛的辨别力的训练,对色差,线条的粗细,都会更敏感一些。学一段时间再看之前自己画的满意的作品,就会觉得怎么这么糟糕,这就是通过学习审美的提高。
外行看画就是看个感觉,而如果你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你就可以关注到各种细节,才能够进入画家的世界,当你和他水平差不多的时候,灵魂上才可能共鸣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主贴中增加了我个人的回答。
: 你认为审美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能展开说说吗?
:
--
修改:daturann FROM 36.17.241.*
FROM 36.17.241.*
颜色和线条是可以反应情绪的
所以只有当你自己动手画过了以后,你才知道当画家调出这个颜色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还有线条,粗细轻重都是可以表达情绪的
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心中爱慕一个人,你给他画张肖像画,和你并不爱慕他,画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情绪反映到了颜色线条笔触,可能只是细微的差别,但是整个画的感觉就会完全不同
外行看整张画的时候,只能看出来这张比那张好看,但是并不知道好在哪儿
另外印刷品和真迹是不一样的。我小时候虽然喜欢印象派,但是不喜欢莫奈的喜欢梵高的。但当我去了法国看过真迹以后,我觉得我喜欢莫奈,反倒是梵高觉得没有以为的那么厉害了。印刷品都是色彩严重失真的。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有这么悠久的绘画历史,我很好奇。请你仔细讲一讲。
: 同一幅画,你不觉得好看VS你觉得好看,具体的心理变化能说一说吗?
: 我也学习过艺术史,同样一幅画,以前不懂,现在懂了。我也可以说个头头是道,但是情感上并没有变化。你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 ...................
--
修改:daturann FROM 115.236.70.*
FROM 115.236.70.*
当你看到画家用这种颜色,以及颜色的细微变化,还有他为了表现人物而使用的曲线的粗细轻重
你就能理解那一刻画家在画这一笔的时候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觉得这个颜色这个笔触实在是太妙了,心下自然就会产生喜悦的感情
所以凡事你要搞清楚他好在哪儿,难点在哪儿,你得自己动动手
法国有很多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我以前不能欣赏古典的,所以在去法国前,我专门用了二十多节课临摹了一幅古典风格的静物画,然后再去欣赏,就发现能够看出点这类画的好了,看出点画家的情绪了。忘了是在哪儿的博物馆,曾经看到过我临摹的那幅静物画的同一个作者的画作(这个画家就是主要画静物的,不是一个特别有名的画家),站在他的画作前,我看到了天壤之别,他的用色线条都让人感动。而我父母在看那些画的时候,只能看出画得好逼真。
再举个例子,以前只有看小说,看完可能会激情澎湃,心情久久不平,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最近开始学着写小说,写过之后再看别人写的,就能看出些不同的东西,为他的设计、语言安排上的巧思……而欣喜,而不仅仅只是生理性地自然而然的快乐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有这么悠久的绘画历史,我很好奇。请你仔细讲一讲。
: 同一幅画,你不觉得好看VS你觉得好看,具体的心理变化能说一说吗?
: 我也学习过艺术史,同样一幅画,以前不懂,现在懂了。我也可以说个头头是道,但是情感上并没有变化。你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 ...................
--
修改:daturann FROM 36.17.241.*
FROM 115.236.70.*
当然啊!
举个男人可能比较好理解的例子
打篮球和踢足球,如果你自己玩过,看起来就能容易全情投入,感受到其中的美。
为什么女的大多数不喜欢,那是因为女的没有打过篮球踢过足球,所以女球迷的喜欢是因为喜欢球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 在 aserose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感谢你如此细致的回复。
: 我想了解一下,生理性的快乐和那种因为了解后而感受到的那种共鸣,你可以区分开来吗?
:
--
FROM 36.17.241.*
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油画是要远看的,远看好看,近看不好看,其实那是错误的,那是不懂,好的画近看也会觉得很好。
看细节就可以看出水平,欣赏的水平在于自己水平的高低,不然是看不出来这个画家和那个画家的区别的。
有些画,外行看来就是随便乱涂了一气,其实不是的
绘画是一种需要智商的创作。
【 在 whitelies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两天嘉德在拍莫奈的画。
: 离近了看感觉确实不一样。
:
--
FROM 115.236.70.*
我觉得对于文化艺术最好身体力行一下,看大师讲解是不够的。
这些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那都是靠智商一代代堆叠起来的。
不要质疑专业的审美
觉得不好那多半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根本就不了解。
【 在 whitelie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画要远看,这显然是错误的说法。
: 话说看了看陈丹青的局部,真是不错的节目。
:
--
FROM 115.236.70.*
你看的是原作吗?
画册就不要说了,真不一样的
原画光是颜料的质感就能让人感动,当然早期的可能因为保存问题表面已经有所损坏
还有各种细节,印刷品是表现不出来的
大师的画,画布都是自己绷的,颜料是自己做的,天然的和我们平时用的化学的完全不同
另外就是你要自己尝试一下,比如皮肤的质感的表现,色泽的细微变化,皮肤下隐藏的肌肉的纹理,都能让你感受到勃勃生机的美好
另外比如构图,明暗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当然也可能尝试之后还是不能感动,那也是可能的,那就换一个再尝试
【 在 ToEd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看球很嗨
: 但我看提香的画,《最后的晚餐》就没有心潮澎湃,即使我读了艺术史。
: 世界那么丰富 总有能让你嗨的就知足了
: ...................
--
修改:daturann FROM 183.158.58.*
FROM 183.158.58.*
那就不清楚了
真心建议一下你可以尝试自己画一下,学个一年半载的再回来看可能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我就是学了两年半素描的时候,再看那些肌肉,就特别有爱
大师的画,包裹在细腻皮肤下的肌肉位置都非常精准,过渡都很自然
【 在 ToEd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原作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83.158.58.*
说到肌肉,推荐一个
梵蒂冈(就是意大利中间那个地方),教皇住的地方
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进门右手的 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殇
当时我还没学画画,第一眼就被震撼了
这是米开朗基罗二十几岁的时候的雕塑作品
就因为这个作品,我就觉得他比达芬奇和拉斐尔强多了
后来我发觉他对肌肉的表达也比这两个强好多,真的好赞!(圣殇没有很夸张的肌肉表达)
他自己也是自认为是个雕塑家,认为雕塑家要比画家牛逼
绘画是二维的,雕塑是三维的
站在那个雕塑下,仰视,会觉得这才是伟大的天才,我们不过是芸芸蝼蚁,他二十多岁就能成就那么伟大的作品!
【 在 ToEdith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原作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83.1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