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aserose老师【聊一聊审美贴】再学习
嵇康《声无哀乐论》主张,音乐是至和之声,本质上是不能传达和表现痛苦和快乐的情绪的。“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名实俱去,则尽然可见矣。”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声音有善恶,也就是美丑抑扬,就是这个声音的固有属性。关于推理和辩论都在嵇康的文章中了,这里就不拷贝了。再发散出来说,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有类似的情形存在,比如绘画,比如雕塑。这就部分契合了aserose几个问题。
1. 美是客观的,艺术品,各种音乐和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固有属性。
2. 审美不是客观的,是主观的,是聆听或者欣赏的主体,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接受过部分感染以后,通过看到或听到美的东西,触发了那个经验,之后迸发出来的感触。
3. 审美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吗?答:不可以。因为审美是纯粹的感性直观。人无法学习感性直观,人学习的是美和审美的知识。这些都无助于提高审美。但是,可以通过去经历和经验创作者类似的事情,来体会,来共鸣,来激发自己的那部分记忆。
4. 你如何看待“艺术就是情感的传达”这句话?
一方面,艺术传达给我情感;另一方面,当我情感丰富的时候,我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抒发。
那在这一方面,按照嵇康的理解,虽然我传达,虽然我抒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只有部分人有相似经历的才可能体会到作者抒发的东西。类似其他的经验:我之蜜糖,他人之砒霜。
另外,人和人一般而言,是不能互相理解的,不管你怎么解释和阐述,沟通都不能绝对百分百的传达给对方,这可能也是普遍的一个解释学原则。比如,我们总会和媳妇吵架。
所以,得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就显得非常的难能可贵。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那艺术到底之于我们本身,或者我们的生活有啥好处呢?是不是就是浪费金钱和时间呢?我觉得不是的。《声无哀乐论》提到,一段悲哀的音乐本身没有悲哀的意味,因为你的内心有过悲哀,它通过一些方式激发了你的悲哀;同样,一段音乐本身没有快乐,因为某些节奏激发了你内心曾经经过过的快乐,你才产生了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胎教音乐是无效的,因为小孩子经历的较少,很难找到共鸣的东西。另一方面,我觉得,艺术可以起到对我们自己进行慰藉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日常来欣赏美好的艺术品,聆听美好的音乐,来激发我们内心美好的情愫,来慰藉我们的心灵,从而不断从低谷走出,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
FROM 218.30.113.*
哈哈,充数
【 在 xiaoxi1104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多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
FROM 218.30.113.*
有钱买艺术品,让人快乐。
【 在 xiaoxi1104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精炼点~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
FROM 218.30.113.*
下次我要发一千字论证《吵架也是一种美》,哇咔咔咔
【 在 mik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想的真多,作为一个很多人都叫做的文艺女青年,婚后的这些只是给自己找点乐子。生活有时候很无奈,需要有更多的兴趣,需要去发现生活中任何一处的美~
: 发现生活的美,比吵架强。
--
FROM 218.30.113.*
心里美,哈哈。
【 在 xiaoxi1104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 有钱人买艺术品可不是为了美~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
FROM 218.30.113.*
哈哈,是,要放松
【 在 miku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不要吵架
--
FROM 218.30.113.*
自由思考,才是哲学的真相,哈哈。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哼!竟然跟我观点不一致!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18.30.113.*
出一身冷汗,我赶紧去翻翻康德,哈哈。
过几天学完了,然后来回答,记着哈。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反驳一下你第一条吧:美是客观的?
: 1.在物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事物,天然具有“美”这一属性。它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重也可以轻、可以光滑也可以凹凸,可以稠密也可以稀疏,唯独没有“美”与“丑”,物质世界根本不care在你们人类看来我美还是丑。
: 2.如果按你所说美是客观的,那各个艺术品(比如你提到的音乐和文学作品)的美可以量化吗?可以排序吗?排序是客观公正的吗?对同一件物品,我感受的美和你感受的美是一样的吗?
: ...................
--
FROM 218.30.113.*
1:
我觉得你这里的“美”理解成了形容词“美的”,是对于美的一种感觉,也就是审美了。
这里说的美,是指的美学中的“美”,是一个名词。
参考百度的一些信息。
美学(希腊语:αισθητικη;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我们为什没有叫做:“感性学”呢?
汉字的"美学"一词却是由日本哲学家根据西文创译之后,回传我国的。
"美学"一词由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西周翻译过来的。
西周发表于明治5年的《美妙的学说》是东方第一篇关学论文。
所以,这个感觉,感性呢,马克思强调,人的感性,就包含对“美”的认识。
这个感性,这个是属于人的一个属性,附在人的身上的,所以我感觉,是人这个客体上面的。
一个人,没有了感觉,也就身上少了哪个东西,比如大脑缺陷,细胞受损等等,这个具体的存储应该是存储下来了。
比如磁盘存储的那些东洋大片,是以电磁的形式存在的,电磁应该是客观的,物质的了吧。
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形式的审美感知只有在超越粗陋的实际需要之后才有可能。
处在野蛮期的美洲部落的神话、传奇、诗歌、典礼上的歌唱、具有军事动员意义的舞蹈、装饰品的制作、贝壳珠带的色彩和图形、工具和武器造型上的对称等等,都是在消费脱离了它最初的自然粗陋状态之后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这时它们还跟生产劳动需要、公共事务管理和军事行动的需要以及巫术活动等等交融在一起,没有从生产的有用性中独立出来,但已经不是仅仅满足自然需要的手段;而是人的意志、智慧的物态化,人的精神感觉和情绪的再现,开始具有了人的自我欣赏的意义。从直接功利的观点看来,对象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它们的价值仅仅在于它们的有用性、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质量。但当人类超出最初的自然的粗陋需要之后,形式就开始具有了独立的价值,通过它的外观而诉诸人的感官,于是便具有了美的意义。
“当人类超出最初的自然的粗陋需要之后”,那,美的:质,量 是存在的。是根据,同步的人对这个艺术品的独立价值来判定的,但是,有“权威”人士的评价,作为基础准绳。这个不能通过客观实用角度来衡量,有很强的主观性。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反驳一下你第一条吧:美是客观的?
: 1.在物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事物,天然具有“美”这一属性。它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重也可以轻、可以光滑也可以凹凸,可以稠密也可以稀疏,唯独没有“美”与“丑”,物质世界根本不care在你们人类看来我美还是丑。
: 2.如果按你所说美是客观的,那各个艺术品(比如你提到的音乐和文学作品)的美可以量化吗?可以排序吗?排序是客观公正的吗?对同一件物品,我感受的美和你感受的美是一样的吗?
: ...................
--
FROM 218.30.113.*
不能一直理工科思维,那还不被媳妇骂死啊。。。哈哈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认真,很欣赏你的学习精神~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