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有些人贬低民国的大家,这是不对的
文科类期刊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有哪些?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最优的评价方法,但是是最不坏的一个。
: 至少,你提出的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可以和这个相比的。
:
--
FROM 183.212.112.*
六阿姨你好!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每次见你,你都在吵架啊?
--
FROM 183.212.112.*
大师是一个相对于同时代的概念
要是跟爱因斯坦比 科学界谁敢称大师
要是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比
哲学界谁敢称大师
你们扯来扯去
一不懂文科
二不懂讨论的人
三是对大师标准也没有
心中也没有大师的例子
这种讨论就是胡搅蛮缠
说到文科标准 我就说说哲学吧
很多哲学家都不喜欢发表的
很多发表的是著作
有的还按在死后才发
就是最近有些做分析学派的哲学学者
发表的国际论文多一点
但是分析学派搞得那些工具性东西
很多人是不屑一顾的
说到论文 比如说Gettier
据说这家伙这辈子就一篇三页的论文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引起了哲学界普遍的响应
我举这个例子 是说不在于论文这种形式
而在于思想的影响
在胡适那个年代
在小报上发表文章 或者是发表一个演讲
影响整个文化界以及全中国
就是顶级论文啊
哦 对了
文科类的在人民日报这样的报纸上发文都算顶刊吗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想想就知道为啥我说你狭隘了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最优的评价方法,但是是最不坏的一个。
: 至少,你提出的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可以和这个相比的。
:
--
修改:hut FROM 183.212.112.*
FROM 183.212.112.*
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第一你的大师标准是啥(不数论文的时代)
第二你心中的文科大师例子是谁(比胡适强的)
第三你把理工科的现世的标准给文科了(狭隘了)
理工科是改造物质世界的,文科是塑造精神世界的
一个影响了中国文化与精神世界的人
因为不符合现在西方理工科学术界的评价标准
然后就不算什么人物?
你这跟柴静有啥区别
引用一下丁仲礼质问柴静的话
“中国人是不是人?”
中国人的文化与精神p都不是?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无非是胡搅蛮缠,文科不存在客观标准,你们自己关起门来说NB就算NB。把水一搅浑,大家都一样。这就是文科整体落后的原因之一。不仅能力不行,而且不敢参与开放的竞争。但是即使在后进群体里,也分先后,矬子里面也有将军,而显然胡适等民国大师没有当上矬子里面的将军。我用北京大学作地址搜索了SCI(科学论文索引),2021年同行评议文章大约是16000左右。其他条件不变,搜索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在1600左右,低一个数量级。我不是专业人员,没有细看内容。但显然今天文科虽然落后,也不是0。
: 爱因斯坦NB,一个例证就是他的相对论相关的论文引用率极高。我说了,学术期刊不是最优的标准,但是是一个最不坏的标准。就像高考不反映个人全面能力,但是在目前没有更好的挑选大学生的评价手段。一个有望得理科诺奖的天才,或许可以没考省状元,但绝不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类似的,假如爱因斯坦没有能发表他的论文,或者发表了学术界没人引用,那他当然就不是大师。否则你是如何认为他是大师的,靠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么?但是假如一个人足够优秀,他关心的学术问题是重要的问题,他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别人怎么会不引用呢?
: 如果你只是想说,民国大师相对于民国广大群众,相对学术水平高,我当然不反对,我相信没人反对。他们都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在99%人都认不了几千个字的环境下,当然算是极优秀的。但是一旦要跨时代比较,他们当然水平就很低了。而且这种低不是因为学术进步而低,是他们本来水平就低。他们相对于当时世界的水平,和今天中国学术从业人员相对今天世界的水平,要更低。不局限本帖,“大师”引起大家讨论,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民国NB,大师辈出。我的观点是,因为民国不NB,大家整体太落后了,所以大师才“辈出”。在一百个0中,一个1就很突出。但是在取值范围0~100的100个正态分布随机数字中,10都不算突出一个道理。
: ...................
--
FROM 183.212.112.*
论文发表的目的是啥?
是影响!!
理工科的好的思想会改变物质世界
文科的好的思想会影响文化与精神世界
胡适等民国大师已经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精神
这不就是论文发表最终要造成的结果吗
真是有意思 你们都忘了论文发表是为了啥了
论文也好 著作也好 谈话也好 演讲也好
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影响
照你们这种论文计数方法
孔子啊 老子啊 庄子啊 朱熹啊 王阳明啊
所有的中国文化大师都是个p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还是自我中心,沉浸在自己营造的逻辑闭环里。
: 为什么要有大师?就像我前面说的,如果学术环境好,人才光谱接近连续,我们就不需要去刻意营造“大师”概念。我不认为有什么理工科独有的或者中国人独有的评价体系。灯泡比蜡烛亮不是换个屋子或者换个国家就改变了的。今天,初中文化的老百姓连英语电影都能看,学术圈有什么不能跨国界比较的?不说英语的母语为德语,俄语,法语甚至印度斯坦语的学术人士不是一样在参与国际学术竞争么?我前面举的例子,北大SSCI一年也有1600篇文章发表,虽然没有挨个检查作者,我依然根据常识推测他们大部分是中国人。他们在非母语(依然是根据常识推测这些学术期刊不是汉语的)的学术竞争环境下依然为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争得了荣誉。
: 部分文科生动不动就用鼓动情绪来替代逻辑思辨。丁仲礼院士本人是非常讲究逻辑的。他提出的是完全客观的标准:人均碳消耗,他并没有认为中国人比外国人特殊,反而认为不分种族国籍大家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怎么到你这里就要跟柴静一样搞中国特殊论了?
: ...................
--
FROM 183.212.112.*
我没有转进啊
我一再提示你影响影响
(你可以看看我前面的几个帖子)
你们还是不开窍
还盯着论文数目
不知道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啥
我不得不再唠叨一次
说影响
你现在的灌水文体表达 包括你推崇科学技术
可以说都是受了民国大师们的影响的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又在转进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有没有胡适,我老家那些村子的大部分人都是不识字
: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彪顶一百个胡适,如果不是更多。所以,按你转进以后的新标准
: ,你要说民国大师是七大治政局全体成员+十大元帅+十大将,我双手赞成,而不是什么
: ...................
--
修改:hut FROM 183.212.112.*
FROM 183.212.112.*
十大元帅+十大将是军事大师
按照你们的标准 肯定不认同啊
你们肯定说 他们一篇军事论文都没有
不算大师 是吧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又在转进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有没有胡适,我老家那些村子的大部分人都是不识字
: 。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彪顶一百个胡适,如果不是更多。所以,按你转进以后的新标准
: ,你要说民国大师是七大治政局全体成员+十大元帅+十大将,我双手赞成,而不是什么
: ...................
--
FROM 183.212.112.*
哎呦,还好意思往上凑
你的意思他们是大师但不是国学大师
是吗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明讨论的是“国学大师”,
: 你这都转进到十万八千里外了。
: 吹牛大师,泡文艺女青年大师,还有王林大师也都是“大师”。
: ...................
--
FROM 183.212.112.*
呵呵
你除了搞一些跟辩论无关的人身攻击外还能干啥
我上面说的哪里不是国学大师的
别凑上来丢人
嘴尖皮厚腹中空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逻辑!逻辑!逻辑!
: 你的逻辑能力真是堪忧。
--
FROM 183.212.112.*
你指出了?在哪里指出的
谁看到了?
真是谎话连篇
我的逻辑很简单
大师(包括国学大师)是指对文化与精神产生影响的
胡适他们无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他们是大师
所谓的论文其实是一种形式,论文的目的也是为了产生影响,是产生影响的一种,产生影响也不只是有论文一种,写书发报文做演讲搞运动都可以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愁人,
: 你能不能要点儿面皮?
: 一直是你不停的进行人身攻击,
: ...................
--
FROM 183.2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