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因果发现是很难的。所谓的双盲,也只能给出统计意义上的证据。“社会科学因果发现”之类的纯属扯淡。
量子因果发现—休谟怀疑论的终结
休谟怀疑论是困扰人类理性近三百年的哲学难题,对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沿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休谟看来,科学理论的命题都是由全称量词(?)限定的全称判断,例如“任意合力F作用于任意质量M,将导致M以a=F/M的加速度运动”。但是,自然科学理论的命题都是基于经验(实验)归纳导出的。科学家只可能验证一组组特殊(F, M, a)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验证显然依赖于特定实验场景。所以,严格地说,科学家有把握去断言的只是一条条特殊的由存在量词(?)限定的特称判断,例如“存在特定的合力F、特定的质量M和特定的实验条件(这类条件可能包括温度、湿度、实验时间、实验地点经纬度和M的化学成分等等潜在无限多的背景因素),使得此时以F作用于 M,M会以a=F/M的加速度做运动”。就逻辑而言,由经验的特称判断所做的有限归纳是不可能达致全称判断的(注意:数学归纳法并不工作于经验范畴),这是由逻辑的本性所决定的。所以,作为全称判断的科学理论缺乏逻辑可靠性。休谟的上述论证能以更通俗的统计语言加以表达。在统计语言中,全称逻辑蕴含关系被赋予了更具本体意义的解释—因果律;而特称逻辑命题的归纳性质被解释为统计相关。这样,休谟怀疑论可陈述为:科学理论是由经验相关“归纳出”的因果律,但归纳不具备逻辑可靠性,所以(作为归纳性质的)相关不是(作为逻辑性质的)因果。
休谟怀疑论的论证实际上是经典逻辑的基本性质(蕴含关系的后件不强于前件)的重表述,因而在经典框架下几乎无懈可击。自休谟的时代以来,思想界虽有颇多尝试,但即使如康德、黑格尔这样的大家也难以真正从理论上反驳休谟怀疑论。在应用中,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以理论上并不可靠的统计策略来处理因果发现任务。经典视角下的因果发现常用两种策略。首先是观察机制,其核心是Reichenbach原则,规定如果两个随机变量x和y不可因子化(即p(x,y)≠p(x)p(y))且不可条件因子化(即相对于任何一组条件变量{z},p(x,y|{z})≠p(x|{z})p(y|{z})),则有理由推断x和y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可能的{z}的数目有时很大,甚至潜在无限多;所以除非有强先验知识,否则在经典世界观下,难以由观察机制实现有效的因果发现。其次是干涉机制,此机制要求实验者有能力任意改变某个或某组系统参量。药物双盲实验就利用了干涉机制,实验者随机选择一组被试使用某种药物,而随机选择另一组被试使用安慰剂。如果样本数量足够大,而被试的分组又足够随机,可以排除所有条件变量的分布在药物组和安慰剂组上的不对称性,则干涉机制确实能比观察机制更有效地实现经典因果发现。但是,如果可能的条件变量数目很大,干涉机制依然会陷入观察机制的困境。此外,干涉机制经常面临严重的技术或伦理困难。例如,研究潮汐和月相的关系时,干涉月相在技术上不可能;又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时,随机指定一组本不吸烟的人吸烟有伦理困难。所以,干涉机制的适用范围是受限的。综上,虽然经典因果发现技术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有用,但它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均存在固有困难。理论层面的固有困难主要来自条件变量的潜在无限性,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休谟怀疑论核心论据。技术层面的困难主要来自于样本复杂性和干涉机制所受的各种现实制约。
彻底回答休谟怀疑论并实现真正可靠和有效的因果发现,需要不同的认知和逻辑框架(范式)。在我们看来,量子框架(即量子力学及其派生的量子逻辑和量子概率),是一个合适的候选。在物理意义上,量子力学比经典力学更一般和精确:量子力学不仅可以预测微观粒子领域的经验现象,也可以预测传统上属于经典力学范畴的经验现象。事实上,可理论证明“存在渐进的经典极限”是量子力学(及某些类量子形式化体系)的解析性质[1]。因而,类似于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宏观低速条件下的近似,经典力学也只是量子力学在大样本上的渐进近似体系。此外,即使对于最晚近的基础性物理框架(“万有理论”)的探索而言,量子视角也一般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例如,超弦理论试图将引力量子化[2]。
既然量子力学视角比经典力学视角更一般和精确,在量子框架下一般化定义因果的概念,并探究量子世界中的因果律是否能可靠地由经验(样本)达致就具有显著的意义。事实上,量子框架中存在自然的因果元素:在矩阵力学视角下,因果元素由酉矩阵表征;在波动力学视角下,因果元素由汉密尔顿算子表征。任意(纯或混合的)量子态,在给定的酉矩阵或汉密尔顿算子(后者需给定时间间隔)的作用下,会演化为唯一确定的新量子态。这种严格的动力学决定性,即量子意义上的因果。如上一般化定义的量子因果,虽然在概念上简明而直接,但是理论地分析它与量子相关(即量子纠缠态)的可区分性在技术上并不简单。若干前期研究暗示量子框架在因果发现任务上可能具有优势,但是已有的结果或者只在观察机制下给出了局部的分析结果[3-5],或者使用了适用性较窄的干涉机制[5-7]。我们最近的工作[8][9]理论地证明:仅利用量子观察机制(测量)就可以一般地判别任意两个量子比特之间的关系是量子相关还是量子因果。我们的量子因果发现方法不受困于条件变量的潜在无穷性,且只基于量子观察,是理论可靠和技术可行的,从而在一般意义上证明了量子因果发现的固有优势,并对休谟怀疑论做出了明确回答。我们希望量子因果发现方法不仅对于物理和哲学研究有意义,也能启发更多研究者基于量子范式去推进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例如以量子形式化来改变常规人工智能系统在因果发现任务方面的低效且不可靠的现状。
--
FROM 111.16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