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上真正的忠臣
忠奸这种东西,就是以结果论的。
所以所谓的奸臣,基本都出现在
朝代偏结束的时期或者乱世。
盛世有几个奸臣?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学家们的定义可能不太符合“忠”的含义。为何历史上所谓的忠臣往往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而奸臣总是顺风顺水,呼风唤雨?莫非都是奸臣都比忠臣聪明?当然奸臣们无论是文学修养还是科考能力肯定是人中龙凤,例如秦桧、严嵩、和珅等等,但反观折损的忠臣,阵容更为豪华,比干、司马迁、岳飞、袁崇焕、戊戌六君子等等,并不能从智商、知识层面解释。那只能从“忠”字上分析,这些所谓忠臣们应该是会错了意。儒家提倡忠君爱国,先忠君后爱国,顺序不得颠倒,否则你还算是忠臣吗?司马迁爱国吗?当然爱,忠君吗?顶撞汉武帝,替罪臣开脱,和其他人相比肯定显得不够“忠”;岳飞爱大宋吗?这像是一句废话,但是够”忠”吗?显然不如替赵构和金人媾和背锅的秦桧;所以你能说整天为龙体康健操碎了心顺便从国库提取点劳务费的和珅不够“忠”?回归“忠”本义再看历史,你会发现忠臣不忠,奸臣不奸。我觉得历史学家真应该考虑一下恢复历史的本貌,让忠奸各就其位以免对今人尤其是某些冥顽不灵的知识分子造成忠奸不分的误导。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Pro Max」
--
FROM 103.76.227.*
课本本来就不是用来讲客观道理的。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不同意课本上那种忠臣奸臣的定义
--
FROM 103.76.227.*
我觉得所有的“概念”都不用较真。
现实中并无事实对错的存在,也无所谓的忠奸。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帖子也不是跟课本较真,更不想咬文嚼字,只是表达一种意思而已
--
FROM 103.76.227.*
是非观念还是有的。但不是道理上的对错。
另外道德的外衣本来也是个好东西,比
直接的丛林法则强多了。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对错,那就是没有了是非的观念,倒也符合进化论。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人狗无差,但是人还不如狗,至少狗不会伪装。人的话,明明不辨是非,遵循丛林法则,还要给自己披上道德的外衣。
--
FROM 103.76.227.*
道理是道理,是非是是非,这俩并无关系。
【 在 shawn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讲道理,不懂道理,又哪来的道德,又如何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呢?
--
FROM 103.7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