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过量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最佳方案就是休息
一是增加两次锻炼的休息时间
二是降低强度(减少多跑几圈的数量),逐步增加,让身体适应这个强度一段时间后,再适量增加
如果是不经常运动,突然运动引起
休息可缓解
同时保持有规律的运动
量力而行,坚持下去症状就可消除
【 在 Ericashan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时候晚上跑步多跑几圈,晚上似睡非睡迷糊的时候,感到特别肌肉酸胀难受,各位亲,怎么缓解?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修改:yixiaofys FROM 223.72.93.*
FROM 223.72.93.*
另外我不赞成用泡沫轴之类的东西
除非是实在很难受,临时缓解一下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并且是走向歧途的一种表现
比如:跑步脚跟疼就去换一双减震、防护更有针对性(所谓科技含量更高)的鞋
这就好比某人的眼睛受不了明亮的光线,佩戴一副好的防光眼镜就继续面都明亮的光线了
但依然改变不了他眼睛受不了明亮光线这个事实
所谓的防护基本上就是掩盖了身体的问题,并不能解决
让人看起来似乎没事了
继续高强度使用眼睛,那对防护性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依赖
眼睛的问题很可能也越来越严重
最佳方案就是减量、减强度
同时增加一些相应力量练习
要有耐心,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
等身体自然适应
锻炼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耐不住性子
往往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还有一些观点:说锻炼伤痛是不可避免的
要学会与之相处
我觉得纯粹是瞎扯淡
【 在 Ericashan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时候晚上跑步多跑几圈,晚上似睡非睡迷糊的时候,感到特别肌肉酸胀难受,各位亲,怎么缓解?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修改:yixiaofys FROM 223.72.93.*
FROM 223.72.93.*
加了太快了
一个是数量跨度太大(一次增加了太多的量)
或两次增加的间隔期太短(上次增加的强度还没完全适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
总之,就是身体还没适应这种强度引起的
【 在 Ericashan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逐步加上去的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FROM 223.72.93.*
不客气:)
【 在 Ericashan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你的回复,很详细,我循序渐进。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FROM 223.72.93.*
你看它主要目的是啥
我认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成绩
【 在 hongyan2022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哥,你对舞蹈学校里的撕腿 怎么看?
: 甚至于 类似 霸王别鸡 里的那种硬撕?
:
--
FROM 223.72.93.*
其实锻炼本身就是细胞破坏重组的一个过程
当你破坏强度太大了,超出身体自身恢复的速度
问题就出来了
你说的情况,当然很常见
我记得有一年CBA体测,深蹲项目
有人把腰给弄坏了
从健身角度
当然不能提倡这样
也不能认为这样是正常的
【 在 hongyan2022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小时候压腿 拉伤过 伤了就要休息几个月
: 我不知道他们硬撕,会不会 撕断一些韧带
:
--
FROM 223.72.93.*
你的身体素质还是非常可以的
我一直强调低风险或无风险、低装备
其实是在强调40+的普通人健身应该抓住的中心是什么
就是合适的量
我们健身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身体更健康
或者是让我们保持住自己健康状态
这里没有指标考核、没有同业竞争
不存在谁胜、谁失败
加上每个人身体条件都不一样
且不同年龄段身体条件都不一样
比如熬个夜,有些人第二天一点事没有
有些人可能一个礼拜都缓不过来
因此,避免伤痛、康复旧伤
是健身中首要的
或者说最最最重要的也不为过
而有些时候伤痛确实是急功近利导致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过于相信科技、相信他人导致的
说白了是锻炼的理念不对导致的
而且从健身之初、或健身的过程中就可以最大可能避免的
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了就配一副好的装备
再不舒服了就找大夫开点药
然而在锻炼的过程中
身体的不舒服其实是身体对训练方式、训练量的一种最直接反馈
某一锻炼方式、训练量对一个具体人越不合适、反馈的就越明显
如果他通过增加装备、利用药物缓解,
只会变相鼓励他往这种不合适的锻炼上继续狂奔
如果没有装备、药物、外物的缓解,
他越难受,就会越“老实”
这样受伤的风险就越低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从来没受过伤。除了一些皮外伤。硬拉150kg的过程中也没受过伤。受伤的确是急功近利的一种表现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2041216UC」
--
修改:yixiaofys FROM 219.142.70.*
FROM 219.142.70.*
希望对你有益:)
【 在 shuang99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219.142.70.*
调整一下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标准
一、每次锻炼完,身体任何部位无不适
如果有,每次锻炼完,至少不会比上次锻炼完感觉更不好
二、每次锻炼完,第二天精神状态要好,如果觉得疲惫
建议当天休息,或减量
三、即使是正常情况,身体状态也是起伏状态的
对于一个有严格自律的人来说,根据身体状态调整训练量是很难的抉择
因为,他很难判断自己是在向惰性妥协还是在做科学调整
总之,对普通人来说
我认为健身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它更多的是艺术。
【 在 Ericashan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每天都运动,最近几天到后面就觉得闷得慌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FROM 219.142.70.*
对经常锻炼的人
全身酸痛是很难感受到的
而且我也不建议去感受
冒着受伤的风险去激发潜能
我觉得对普通人是不智的
如果不经常锻炼,我也不建议这样
不要太相信教练
年轻的时候人身体机能好
恢复快
中年人,受伤风险比率要高很多
如果要健身就要认真对待
年轻才有挥霍的资本
中年必需谨慎行事
【 在 datur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什么事要做的时候,我其实很享受全身酸痛的感觉,最好找个教练,然后被压迫无脑练习,运动完躺在床上的酸痛感特别爽
:
--
FROM 219.1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