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关于义,关于气节的事迹,动不动就以命相报,以头相赠,在之后的朝代里越来越少见,掌握文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绝大多数都是追名逐利之辈,哪怕是传说中的清官,大部分出发点也是为了青史留名
除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按人类简史的观点,舍身取义的人的基因很难留下来,因为跟生物延续的需要逆向而行,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 在 Kret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人嘴上说爱国,什么是爱国?国和民族的根本,是文化认同。真心热爱、延续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根脉,才是真爱国。正所谓孔子所言:“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也正如托因比所言:“千年以来,德国依然是德国,法国依然是法国。。。(决定了一个民族得以存在的根本是)民族的传统和精神气质”。
: 如下这个五字杀三人的故事,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甚至不仅对故事本身陌生,更会觉得故事所展现的精神内涵遥远而虚无。这样的人,可能已经远离了华夏中国的精神传承。当然,这并不只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也有时代的问题。
--
修改:linkcn FROM 24.18.198.*
FROM 24.1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