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个地中的看法
我刚毕业工作,有一次从京坐火车回家,在对面座位聊天认识一个老乡,下车后互留电话,说在北京有老乡会,有空可以来参加。之后我去参加过一次,在座的有一位年纪较大的地市驻京办联络人,其他人都是年纪很小的,估计刚过18岁的男男女女,从聚餐聊天过程了解到,绝大多数是无学历无背景的与深广的众多厂弟厂妹差不多,有的正在成人自考,有的正在考专升本,有的是在京倒腾一些商品买卖,有的不知道在做啥,总之待在北京。聚会之后说是到一个人住处拿东西,我们都跟着去,住所在某个社区,进门之后发现三居,每个屋子上下铺的群租房。
他们的圈子和与版上的各位贵妇土豪们有着天壤之别,当时给我自己想的是他们为什么来北京,前途迷茫,但是他们给我的感觉乐观,积极,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坚强地努力活着。原来除了我之前参加的在京大学的老乡会,还有这个群体的老乡会。
我想起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表哥,小学就辍学在家放牛种地,成年去了广州打工,最后回到村子结婚,可结婚婚宴当晚喝农药来不及抢救身亡,我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的,或许他对自己人生彻底绝望。我想他有这样的人生路径,深层次的原因是地区发展落后,经济条件不好,家庭落后的教育观念,他所在的小学在某一个村里,校舍是一个土胚房子,黑板是简易的木板拼凑刷漆做成,一名老师教所有科目,这个小学负责周围几个村子的孩子上学,各村子与校舍相隔远近不同,有的要翻过两座山走2个小时的山路,学生早上很早出发,带着午饭的菜,主食大米需要每周或者每个月提前交给学校,中午老师给学生把米蒸熟,把菜热了让学生解决午餐。相比发达地区小学相比,什么名师辅导,培训班鸡娃根本不可想象,能考出村子的学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长大成人走外出打工这条路,混不出头必须回村结婚生子,心有不甘吧,我表哥可能属于这一类,而我参加的这老乡会有不少这样的孩子。
国家搞的城镇化,农民进城,对加快落后地区的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过于分散的适龄儿童加上预算有限很难快速均衡就教育资源,不可能在每个村子都建设学校,就算校舍有了老师未必愿意去,先把人集中到城镇,再对城镇教育资源加大投入,更多的解决被边缘化的群众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舅在抵抗命运的态度上值得赞扬,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一走了之给亲人留下无限的悲痛。现在的媒体为底层小人物发生的太少,完全公益的宣传几乎没有,所以就算以别有用心的方式宣传,为了流量变现,只要能引起民众关注,影响政策导向有利于低层小人物,对他们有所帮助,只要不违法,违法及时纠正,内容稍有改动煽情一些也无妨,并且需要煽情,还不然关注度不够,总比漠视、无人问津强。
左还是右不是绝对的,可以适时调整。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理解二舅需要有同理心,同理心需要有相应的阅历,不理解的人应该处在不同的平行社会,确实很难理解,还有无法回避社会阶层的存在。
【 在 sanshi0822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写的很好
:
: 我转载的农民日报那篇文章也超级赞
:
: 网上有那么多吹牛的,也没见谁去拿放大镜较真
:
: 聚焦一下二舅这些底层小人物,有些人就吹毛求疵,好像二舅必须是圣人才行,要不就是骗子~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视频作者的错误也有损害他人利益的,需要及时纠正,但是二舅这个视频还是很成功的。
【 在 moonfish 的大作中提到: 】
:
: 赞同!前阵子去大西北的农村看了看,二舅就像当地的农民,朴实,平凡,努力生活。视频有些加工色彩无可厚非,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可以理解这种差异,但是反对过度解读。希望不要打扰二舅的日常生活。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这样的群体还是很多的,国家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很正确,只是执行实现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需要不停添加像二舅视频这样的催化剂
【 在 sophiabjcc 的大作中提到: 】
:
: 赞同楼主观点,即便是视频内容有一些与真实略有出入,加入了煽情原素,但整体故事相信不是虚构虚假,在我国像二舅这样的人真的太多了,为他们发发声,曝光一下他们的生活,影响到政策导向能帮助到这些人群,这就是正向的好事情。
:
: 左还是右不是绝对的,可以适时调整。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6姐 你是贵妇……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 阿牛哥写得很切合实际,文字里流露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我看完,有被触动到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你就是凤毛麟角呀 妹子。
【 在 hellohumand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说的山村小学,跟我小时好像啊,感觉再说我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乡村老师有本地子弟学成会乡做教学的,原因有很多种吧,有为了理想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有没找到更赚钱的地区不得不回乡的,有其他什么为爱情的,总体看,艰苦地区很难招到稳定的老师,优秀的老师更难。
【 在 sayd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没有看二舅那个视频。不过你这篇写的挺好。原来有个学生想做农村小学的一个调查还是什么小学校老师学生流失情况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 后来数据不好找就半途而废了。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4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我就是挖一坑……而已
【 在 catt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笔朴实流畅,真情流露
: 看感动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漏洞和错误肯定有,漏洞百出倒不至于,有错就改,不影响视频的正能量,因为他受到广泛关注了,政策也会考虑事件的影响。
【 在 miku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每一个时代都有苦难的人
: 二舅的事情如果属实
: 确实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
: 如果漏洞百出
: 那为什么要为了博取同情,来污蔑是他人呢?
: 二舅的残疾到底是如何得的?
: 二舅的残疾证到底是办下来,还是没有。如果早已经办下来了,是不是对政府工作人员不公平。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
谢谢,犹如吾皇一日三餐真实
【 在 Barbarossa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文笔不错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OG-AL10」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