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心理学发源地的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佛教心理学”(Buddhism Psychology)的学术概念。今天的21世纪,佛教心理学已成为当前临床心理的前沿理论而发展出多种形式的心理疗法,并且被科学研究证明其心理干预有显著有效性。比如约翰.卡巴金(Jon Kabat-Zinn)的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玛莎.M.莱恩汉(Marsha M. Linehan)的辩证行为疗法(DBT)以及斯蒂文 C.海斯(Steven C. Hayes)的接受和承诺疗法(ACT)。它们都是运用认知结构的心理疗法,且都应用了古老佛教解除个人痛苦的核心原则。有研究者认为(Levine ,2000),佛教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下的主流心理学如认知科学、行为矫正、精神分析和超个人心理学紧密结合,成为21世纪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治疗的新兴学科。 -- FROM 218.6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