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论如何才能不惑-人生的意义
如果一些基本的问题没想通
那么所谓的行跟拉磨的骡子绕摸转动有啥差别?
【 在 bullgirl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兜里有100元你就别买150杠杆的东西了。人生倒计时了,行胜于言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183.212.113.*
哈 其实跟康德关系不太大了
刚才说到有的人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是利他
如果不是十足的利他型人格
是很难满意这种人生的
满意的人生 无非是全方位的满足了自己的各种欲望与梦想
即使是利他型的人 最终也是自己通过利他行为得到了满足
人生有各种各层次的欲望
如果单单满足某一类型的欲望 就会陷入叔本华说的满足后无聊
比如说 口腹之欲 如果一辈子总是追寻这个
好像也没啥意思,我把这个称为短线快乐
人生还需要一种长线把这些短线的快乐体验串起来
那么 长线是什么呢
我觉得不是一般人说的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这种说法预设着一个模板
如果你成为不了这个模板 结果的失败就表明了人生这个过程的无意义
所以说这种观点会让世间一片哀嚎
人跟刀之类的东西不一样 你制作刀的时候 已经预设了这把刀是干什么的
如果制作出来没有达到你的初始目标 那就是无意义的
但是人不一样 人生出来不是为了非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的一生 是在成为自己成为的那个人
这种观点会极大的增加人类总体的幸福感
那么 啥叫成为自己成为的那个人
整天象骡子那样原地打转是不是也行啊
也行也不行
如果你觉得原地打转的一生是无聊的一生那就不行
如果你觉得原地打转是有意思的一生那就行
行与不行的关键在于一个被大家忽视的欲望:成长感
所谓的中年危机,中年之惑,很多人分析说是
人到中年 上有老下有小 被推着忙个不停 累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这里
许多人中年之惑是觉得人生到了下半场
一眼望到头 事业上没啥上升空间 情感生活也结束了
将来只会是下坡路 有一种颓败之感
这里面的关键是觉得自己不能成长了
所以我觉得中年危机实质是成长感得不到满足
前面说的人成为自己成为的那个人
成长受到阻滞 就没法成长了
人生画上了句号 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
好 问题的症结既然归于成长感
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始终保持在成长态
事业上没有上升空间 你可以开辟新的爱好
物质欲望上得到了满足 无法再进一步
你可以拓展搭建并充实精神世界
总之 让你的精力凝聚到让你感到成长的方向上去
要不然精力就散在空虚无聊上面了
所以 人生的长线就是让自己一直成长,在这条长线上串着各种人生体验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的体验派人士往往忽视了长线
沉湎于肉欲快感的满足 不可避免的会堕入满足后的无聊与空虚
那些要成为某种人士(比如说成功)的人
一辈子谨小慎微苦心经营战战兢兢步步算计到最优
如果没有达到最初的那种目标 结果的失败会认为是人生过程的失败
如果把成长比作永不停流的小溪的话
那么人生就是:我沿溪行 忘路之远近
【 在 c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有点儿康德的味道啊,这确实是个极好的切入点。
--
修改:hut FROM 183.212.113.*
FROM 183.212.113.*
我那个签名档的新的内涵就是刚才发帖时想到的
就跟人生一眼 一样的事情可以赋予不同的意义
就看你想不想了
超越自我,让生命张开 饱满 都可以用我刚才的那个理论解释
【 在 c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几十年前在《青年一代》还是《读者文摘》上读到一篇文章,也是探讨人生的意义。
: 文中给出的答案跟你总结的殊途同归,用四个字归纳就是“超越自我”。是个永不间断的过程。
: 读你这篇文字的另一个收获是,现在终于理解你的说明档了。 :)
--
FROM 183.212.113.*
抑郁症又不是抑郁情绪
是一种器质性病变,需要药物干预吧
【 在 ProudEcho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然想到抑郁症这个事儿,如果真的抑郁症了,是病,不是单纯的虚无主义。
: 光靠思想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得去看医生。
--
FROM 183.212.113.*
抑郁据说是神经递质啥的缺乏
但是很多人以为是抑郁情绪,开导一下就好了
【 在 ProudEcho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开始的时候觉得就是情绪问题,因此误会了一些人和事儿。
:
--
FROM 183.212.113.*
我的答案在回帖里
【 在 xiaoyuan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已经被反复讨论过了吧,归根结底是不是还是一个“人生意义”的问题
: 还好先贤早已给出标准答案“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blabla那一段...
: 简单说,是不是可以分成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体验两部分
: ...................
--
FROM 183.212.113.*
如何感受?
看起来是从存在论角度说的
【 在 Promising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刚看了纪录片万物与虚无
--
FROM 183.212.113.*
古人对世界的认识肯定不如现代人啊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反而是一种冷酷
【 在 stag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想法比较幼稚,在思想上古人比我们深刻多了。
: 现代人太粗糙,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的不够仔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183.212.113.*
有点哲学常识
都知道不可能搞出思维与存在的真理的
每个哲学家都有一套关于思维与存在的答案
【 在 stag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世界的认知建立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但对自我的认知缺乏细致的分析。
: 比如你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是受你控制的吗?
: 如果不受你控制,那就有一个问题,我们以为自己靠思维存在,但思维又不受自己控制,那我们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把这搞清楚了,再去思考建立在这个我之上的种种问题。
: ...................
--
FROM 183.212.113.*
关键是自我这个词太抽象了
马斯洛自己也没说明白
也没有人有能力说清楚自我是啥
自我实现有一种可能的误导
给自己设定一个大目标
然后去实现
这种会导致上面我说的问题
结果的失败也意味着人生这个过程的无意义
【 在 catt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
--
FROM 183.2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