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事用学问一提便能作高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没看过你胡说个啥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说,我是没有看过《金瓶梅》的,只能就我读过的《水浒》和目前版上的讨论说一个我自己极度个人化的见解。
:
: 先做一个基本的假设,潘金莲是没有反社会人格的。杀过人就一定是反社会的吗?在我看来是不一定的。年轻时,汉景帝刘启曾用棋盘生生打死吴太子,大才子王勃也曾出于极度WS的理由杀人,但从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文章等看,他们基本上算正常人。
:
: 看《三国演义》,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刘备、曹操、孙权都是从单纯追逐野心的青年渐渐变成探索治世的中年人,以致境界更为开阔的老年,所以我相信刘备临终遗言诸葛亮可以代刘禅自立是真心的。
:
: 再看贞观之治,李世民也从年轻时单纯追求个人成就进化到以经世济民为要,贞观时期的“君臣论治”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也最为开放。(多说一句,关于“玄武门之变”杀兄等,《新旧唐书》都有论述,看电视剧《贞观之治》也有体现,秦王和太子争斗的巅峰时期,太子帮的魏征就说要直接干掉李世民,“杀一人而安天下”,不要等继续发展下去两方势力火拼,那才真是天下百姓的灾难,李世民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都没有为自己隐讳,觉得自己是实为天下苍生计,后人为什么要替他隐讳呢?!李世民其实是个蛮有人情味的君主,这从他对待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同胞兄弟等都可以看出来,在此略过)
:
: 《哈利·波特》里霍格沃茨校长邓布利多回顾自己年少时的轻狂:那是在错误的时间,为了错误的理由去夺取圣物。中年后的邓布利多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守护圣物而不是夺取圣物。
:
: 茨威格《断头皇后》里,之前风流、放荡、虚荣的玛丽终于在生命临终前意识到,作为法国皇后,她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的家庭和王室,自己的使命其实不是和那些贵妇们去争夺什么时尚的头衔,而是在后世的目光当中赢得尊敬。
:
: ……
:
: 一个人只要不是太过愚笨,总是要学着成长的。潘金莲当然是悲剧的,或许她的悲剧就在于她没有等到生命按自己的逻辑徐徐展开,这当然也是值得同情的!当然,潘金莲不过是个小说人物,我们无法假设她以后的人生。
:
: 我说过,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读国外的小说,因为,在我看来,很多地方能够显示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更为深刻。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
--
FROM 101.82.204.*
s6的观点太愚蠢了,
针对愚蠢的观点,就应该开炮,
你书都没看,就在胡说八道,不知所云,
也应该开炮。
还有什么大官人,恶臭之极。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朱你炮火太猛烈了!
: 对板油要友善~
: 你看上面66姐的格局,被你这么批评,还开解道自己丰富了版面,使大家的讨论更为深刻…
: ...................
--
FROM 101.230.97.*
你首先要搞清楚,即使给潘金莲所谓的‘平反’,平反对象恐怕也是水浒传里的潘金莲,而不是金瓶梅里的潘金莲,这俩区别挺大,
再说一次,你都没看你胡咧咧啥呢?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主题很明确:如果一个小说人物是单纯到可标签化的,首先是不能引起这么多人讨论的,不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同情之感的。往深处说,可标签化的人物一定是作者笔力、思想、技巧的不够。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塑造一个反社会人格呢?如果她不能完成自我逻辑的自洽,完全是个神经病,又有什么塑造的必要呢?!
: (当然,很多中国古代小说都存在严重的“二分法”…)
: 如果像你说的,纯恶,那就是这本小说本身的问题!本青对此保持警惕的态度~
: ...................
--
FROM 101.230.97.*
展开个啥?
金瓶梅是围绕剧情展开,不是围绕人物,人物没啥复杂的,潘金莲干这些坏事,眼睛都没眨一下,,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再读一下?
: 本青本文始终没有为潘金莲平反,始终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部小说的展开度,塑造人物的深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101.2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