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香港的没落和印度的崛起
电影产业非常明显
香港多少年没有好电影了?
--
修改:iam9527 FROM 106.74.11.*
FROM 106.74.11.*
嗯
文艺有时候需要乱七八糟和heishehui
【 在 iam9527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影产业非常明显
: 香港多少年没有好电影了?
--
FROM 118.199.89.*
时代发展
口味高了
【 在 iam9527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影产业非常明显香港多少年没有好电影了? ...
--
FROM 117.129.40.*
香港人民为啥没有进步?
【 在 gxm247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代发展
: 口味高了
--
FROM 114.251.196.*
香港当年火是因为当年跟大陆有代差,挣到大陆的钱了又能吸引人才拍更多的作品。
--
FROM 111.201.72.*
香港和台湾能在大历史进程里,在东西方格局里,有那几十年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音乐影视等等)的繁荣鼎盛,是因为大历史动荡的年代,整个大陆大师级人才和各界社会精英之中,为数不少的人群人口,涌入了香港和台湾。也就是那个时代那几十年的年代里,汇聚了为数不少的顶级文脉。而这些泰山北斗级的大师,也是会老,会谢世的,文化上,如果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那社会面表现出来,就是文化大师少了,文学文艺作品少了,归根到底,还是人决定的,
--
FROM 14.155.53.*
hk的影视和流行音乐还是比较商业化的,即使其鼎盛时期,也没多少文化底蕴吧。原创的beyond连草蜢也拼不过。
【 在 KinginSouth7 的大作中提到: 】
: 香港和台湾能在大历史进程里,在东西方格局里,有那几十年的经济/文化(教育文学音乐影视等等)的繁荣鼎盛,是因为大历史动荡的年代,整个大陆大师级人才和各界社会精英之中,为数不少的人群人口,涌入了香港和台湾。也就是那个时代那几十年的年代里,汇聚了为数不少的顶级文脉。而这些泰山北斗级的大师,也是会老,会谢世的,文化上,如果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那社会面表现出来,就是文化大师少了,文学文艺作品少了,归根到底,还是人决定的,
--
FROM 111.167.211.*
有没有文化底蕴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你要说的是香港在49年以后至97年这四五十年的文化底蕴不如大陆千百年的积淀,这,你对。
但是,金庸,梁羽生,黄沾,蔡澜,倪匡,这些人对于武侠小说,半文白小说,进而孕育影响武侠影视剧,和武侠影视剧中的流行歌曲歌词,武侠影视剧的大事”胡金泉“(不考据准确名字)了,
那么多的作品,无论是文本文字,音乐旋律曲风,进而声光电结合电影电视剧,我以为,商业化的这些作品,其文化底蕴,都源于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以后,涌入的这些民国年代的大师们的影响。。。
这一代人,或者前后大概三五代人,基本上就是1900-1949(粗略说这五十年吧,前后一些年我个人忽略,懒于追溯考证,没别的原因)这大几十年,汇聚到香港这弹丸小地的大师或者人才们陆续谢世凋零后。。。后继乏人之下。。。
商业化的文化市场,没人,没作品,没繁荣景象,其实很正常,都有周期吗。。。
【 在 qtpr 的大作中提到: 】
: hk的影视和流行音乐还是比较商业化的,即使其鼎盛时期,也没多少文化底蕴吧。原创的beyond连草蜢也拼不过。
:
--
FROM 14.155.53.*
以其现在的人口规模,也就是个地级市,产生不了多大点人才。
【 在 KinginSouth7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文化底蕴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你要说的是香港在49年以后至97年这四五十年的文化底蕴不如大陆千百年的积淀,这,你对。
: 但是,金庸,梁羽生,黄沾,蔡澜,倪匡,这些人对于武侠小说,半文白小说,进而孕育影响武侠影视剧,和武侠影视剧中的流行歌曲歌词,武侠影视剧的大事”胡金泉“(不考据准确名字)了,
: 那么多的作品,无论是文本文字,音乐旋律曲风,进而声光电结合电影电视剧,我以为,商业化的这些作品,其文化底蕴,都源于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以后,涌入的这些民国年代的大师们的影响。。。
: ...................
--
FROM 117.136.0.*
瘦死骆驼比马大,全国2-3000个地县级,能和香港PK的能有几个,香港继续没落的话,也许,昆山,横店,华西村,佛山,顺德,类似这些经济强县有可能逐步追上并反超。。。
但香港过去百年,毕竟是亚洲四小龙级别。。。
【 在 jj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其现在的人口规模,也就是个地级市,产生不了多大点人才。
:
--
FROM 14.1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