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文学与想象:永不完结的故事
文学史上,有一种文学作品是保持高研究度、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这样的作品往往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经久不衰。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文学作品并不多,比如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英国的《尤利西斯》等。以《红楼梦》为例,一部作品竟然发展成了一门显学,直到今天还养活了众多的学者,仅打开bilibili,解读《红楼梦》的课程恐怕都不低于十门。
在这些高研究度、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作品中《哈利·波特》绝对是个例外,它是一部类型文学(通俗文学),已完结,且作者在世。J.K.罗琳于2011年注册pottermore网站,供大家共同探讨有关《哈利·波特》的一切。中文也建了它的灰机百科,从《哈利·波特》的角色、情节到衣食住行各种文化扒了个底朝天。
那么,这些文学作品是如何做到高研究度、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呢?是什么因素让这些文学作品的世界生生不息、永不完结?文学理论是如何来解构这一现象的呢?
下回分解。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
哈哈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坏人都要死于话多?
连哈利波特都不能免俗
文艺理论如何解构这一现象?
它高概率性的合理性在哪里?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利波特里有没有说,反派死于话多,没说也没关系,你既然当了反派,那就这样吧。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
这两个问题不是同一个问题,
不能互相替换
因为这两个情节承担的叙事功能是不一样的
你再想想?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因为好人要赢,要给好人创造机会,为了流量要制造悬念,机会只能放到最后。所以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好人一定要赢?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72.73.*
FROM 2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