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自体心理学解释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过程其实是这样的
1. 初见时的完美投射
当人们初次相遇时,往往会将自己内心对理想他人的期待和幻想投射到对方身上。
2. 自体的理想化需求:
自体心理学强调自体的发展需要借助理想化自体客体来获得力量和支持
3. 美好回忆的防御作用:
当人们在后来的相处中遇到困难或关系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怀念 “人生若只如初见” 时的美好。
4. 理想化破灭的应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了解,人们会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理想化的形象可能会破灭。
而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则成为了一种应对理想化破灭的方式,人们试图通过回忆初见时的美好来重建对对方的理想化认知,或者至少在心理上保留一份曾经的美好,以减轻理想化破灭带来的冲击。
这些诗人只是写诗,但是这些诗缓解了无数的人关于理想化破灭时的冲击感
所以这些诗能够广为传播的原因在于此
好的诗想要流传,必须能够抚慰人心
正如好的咨询师一样,必须能够抚慰人心。
--
修改:TimeAndRiver FROM 58.218.168.*
FROM 58.218.168.*
你说的这些话啊,都是非常含混不清的
什么叫做内核稳定,什么叫做不要他人关注?
这些市井里面的乡野俗谈,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懒得回应
让我来分析你,把你来个大起底,你可能会奔溃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需要内核稳定一点,不要过多关注别人,
: 像我,也不晓得怎么搞的,认识的人比较多,
: 以前有人说开始把我当女神,后来比较讨厌我,再后来又觉得我不错
: ...................
--
FROM 58.218.168.*
这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反向版本
他人给到我们的感觉,其实是我们内心对他人的需要,是我们内心想要那种感觉
他人的一些特征引起我们的幻想,让我们到达那个认知
【 在 ViniciusJ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个人,听了一些关于他的传言,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差,所以有些事也就没帮他忙,但是后来慢慢接触下来,发现这人品性挺不错的,我还蛮后悔自己的武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三回了
--
FROM 58.218.168.*
那个算个狗屁分析
那个就是调侃而已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你前些天不是深度分析过我吗,
: 说我是大他者关系中的既得利益者什么的,
: 我也没有崩溃啊…
: ...................
--
FROM 58.218.168.*
引起群体质疑是我的一种策略
你难道没有发现
我故意挑动他们脆弱的自恋需求
引起他们的炮火
巩固我的权威
【 在 s111111 (碧海蓝天)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你有点四十版马斯克的味道~
: 虽然你让众多学院派存疑,老图盔甲哈特不约而同统一思想,集体质疑你,
: 但我觉得你一直在行动,一直在突破自我,这是难能可贵的…
: 心理咨询虽然应该谨慎,可如果病患已经濒临紫砂边缘了,你的介入与治疗,起码是挽救了人家生命~
--
FROM 183.2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