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权威:时光深处,那些大师也很迷茫
难得相当有见地一次,嘿嘿。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故事手法关系不大,
: 哈利波特出版的时候,移动互联应该不像现在,
: 所谓的文学、舞蹈、绘画、音乐等一切精神活动,
: ...................
--
FROM 221.216.145.*
小说这个题材,手法技巧始终是皮。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1961年,34岁的马尔克斯读到了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惊为天人,马尔克斯后来说自己反反复复拆解过《佩德罗·巴拉莫》,对每个角色都了如指掌,而此时,距离他写出《百年孤独》还有6年。
: 1871年出S的普鲁斯特熟悉福楼拜、波德莱尔等人的思想和写作手法,他的仿做证明自己跟他们心意相通,而当他1912年确定《追忆逝水年华》框架时他已经41岁。
: 读HP,我们会发现罗琳熟悉加缪、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熟悉乔伊斯、伍尔夫的文学形式,熟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叙事手法,熟悉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复杂角色网络搭建营造出的汪洋阔大。
: ...................
--
FROM 221.216.145.*
我的意思是:
技法虽重要,但不是核心。
小说毕竟不是诗歌,散文。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的,现在的文学创新基本就五个维度,全是技法上的。就像马尔克斯对《佩德罗·巴拉莫》的评价,如果抛开技法,那《佩德罗·巴拉莫》平板而凌乱,这个评价也同样适用于《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思想和内容上更丰富一些,但也没有创新…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21.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