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哈利·波特》:Being、自我的本质——选择
《哈利·波特》核心、第一主题就是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
人S下地来他就存在了,但最初并没有本质,人的本质是后来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和决定,作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活动以后才获得的。人的存在就是人的一系列的选择活动,人的本质不在这些活动之外,而是在这些活动之中。
人就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人每分钟都在创造自身,创造自我的本质。
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懦夫使自己懦弱,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其核心词汇:choice
罗琳是怎么表达这一主题的呢?
哈利进入霍格沃茨,第一个场景就是分院——校歌场景已经完成了对学院的基本介绍:格兰芬多、斯莱特林、拉文克劳、赫奇帕奇(如果用社会阶层来表达的话可简化为:侠士、贵族、智者、平民;如果用品质来表现的话可以简化为:勇气、野心、智慧、勤劳)——哈利戴上分院帽,分院帽建议他去斯莱特林,那里更能实现他的野心和目的,但哈利进行了第一次选择:我要去格兰芬多;赫敏戴上分院帽,分院帽觉得她的气质跟拉文克劳更像,但赫敏选择:格兰芬多。分院帽最终尊重了他们的自我选择,把他们分进了格兰芬多。
只应用在主角身上,并不能充分表达“决定我们成为什么人的,是我们的选择”这一主题,罗琳当然没有忘记在对手身上使用这一主题,比如最让人毛骨悚然的:预言中的救世主出生于七月末一个反对他的家庭,而符合这一条件的孩子其实有两个——哈利&纳威,但伏地魔亲手选择了哈利,并最终把他打造成了自己最恐怖的对手。预言从来没说哈利就是救世主。
上面两条并不是罗琳这一主题的全部应用,罗琳几乎将这一主题运用在了每一个场景:当同学遭遇霸凌的时候,是哈利、赫敏、罗恩选择打破沉默,为他们主持正义;当面临危机,即使恐惧,也选择拿出勇气去战斗而不是退却;赫敏从来都有更好的选择,但这位未来的魔法部长,选择为了朋友和正义,走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罗琳可以说对赫敏是极度偏爱的,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更“ZZ正确”的、更“高尚”的),面对愚蠢,赫敏选择不去为了合群而假装自己也愚蠢……
多年后,哈利成长了,哈利也做了父亲,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理解。这年的秋天,儿子怀着同样的忐忑面对分院:如果他们把我分到斯莱特林怎么办?哈利:你可以告诉分院帽,它会尊重你的选择。儿子:如果它非要把我分到斯莱特林呢?哈利:那斯莱特林将会多一名优秀的魔法师!
最终,罗琳出色的证明,因为自己的选择,“魔鬼使自己成为魔鬼,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这就是哲学和文学的区别:哲学用逻辑说明观点;文学展示(shaow)场景,通过结构表达观点】
当然,作为一本300万字的小说,只有一个主题是撑不起来的,罗琳还要写一个更伟大的冒险故事:自由反抗暴政、民主反抗专制、平等对抗不平等、包容抵制偏狭……
感谢《哈利·波特》,它的销量很好;感谢罗琳,她把这些概念带到了全球,在那些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的读者心中播下一颗种子!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本青太晚读懂HP了!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104.3.*
FROM 223.104.3.*
本青跟你补一下“荒诞”是怎么来的:
荒诞ism是诞生于20世纪的,不止在英法,在美帝也很流行。你看获得过诺奖的福克纳于1928年写的《喧哗与躁动》: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其他作品也还有很多。
人类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并不是一开始就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谬的,在此之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世界是理性的,是遵循科学规律的(之前的时代是科学ism狂飙突进的时代,人类觉得自己掌握了上帝的密码,可随意控制一切!工业革命后,人类的精神状态是非常昂扬的,那种自我的力量感!),是必然性的,人生是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小,是可掌控的…
而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之前的认识是错的,世界是充满了偶然的,人是无法完全掌控世界、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尤其是两次大战,很多人的人生被彻底打乱,关于人生的目标、计划全部作废,人是很难在这样的时代找到意义的。本青记得有篇日本小说,作者随手丢了一块蜥蜴,蜥蜴的命就终止了。当时的人就觉得世界充满了这样的瓦片,是偶然的!
在这种荒诞主义之后,人类才又发展出了存在主义: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谬的,但是,人类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如果你没有系统的史学知识,是很难理解这些思想的!每一种新思想都是对旧有思想的反叛
这些思想与你吃不吃奶、吃馒头还是大米没有关系!
知悉~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你是吃大米还是吃馒头长大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104.3.*
FROM 223.104.3.*
问题不大!
本青写这样长度的小作文,一个小时能写3篇!
且,都是本青自己写的哦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在 anyone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 写这么长,就不看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23.104.3.*
本青为什么说优秀的作家耳朵是紧贴时代的墙壁的,因为你挖历史的坟、表达旧有的观念是打动不了今天的读者的!
你去看这些轰轰烈烈的世界思想史,贵朝都没有参与…哭脑不苦恼?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吧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修改:Talker2020 FROM 223.104.3.*
FROM 223.104.3.*
1.存在的本质、自我的本质 全=选择
2.“绝对自由”的定义:人在面临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权。没有选择的可能性,选M?比如身为中国人的本青,有选择成为美国总统的可能性吗?
66,理解这些并不重要,不必非得勉强自己理解…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一点道理:存在是人在选择与创造中成就自我…
: 但是小师妹,想想俄狄浦斯,人类还有无法言喻的天赋与命运,有些存在,是无法选择,无力自主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2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