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时间是加速前进的
人能感觉到的时间和钟表的时间并不一致。
时间一直在加速前进中,
如果现在40岁,寿命80岁,
剩下能体验到的时间不是40年,而是20年
--
FROM 36.112.178.*
那你喜欢时间变快还是变慢?
【 在 TexasPotato 的大作中提到: 】
: 爱因斯坦说过,坐火炉旁边,一分钟感觉是一小时,坐美女旁边,一小时感觉是一分钟
:
--
FROM 1.202.121.*
既要又要啊
那只能庆幸人长着长着就错乱了
现实世界,生理时间,记忆时间叠加成量子态
【 在 TexasPotat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迪中的标准答案是,成年人不做选择题
: 幼儿园小孩才做选择题
:
--
FROM 1.202.121.*
感受到的心跳时刻会少很多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难不成你的心脏会少跳十亿次?
--
FROM 1.202.121.*
我们是基于感受生活的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并没有
--
FROM 1.202.121.*
是的,这是被科学证实的,
大家命不久矣,抓紧活一把吧
【 在 liangf 的大作中提到: 】
: 竟有此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36.112.185.*
差不多吧,谁有时间越过越慢的感受吗?
就是一天过完觉得一天很长很长,我好羡慕那样的
【 在 Bulls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就是老年痴呆症吗
:
--
FROM 36.112.185.*
特定事件激发后,这一天一直在脑子里,怎么也消除不了,甚至把记忆带到来生,就是一天万年了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你也能活出一天万年的感觉了
--
FROM 36.112.185.*
你这说的是物理世界。
而且就算狭义相对论,你内在的运动速度,也会改变时间流速
如果是广义相对论,你内在不同的引力场,也会改变时间流速。
【 在 kl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原子钟的振荡频率一直没变,我们所有人都活不过2100年。
--
FROM 124.127.73.*
好的,我们按照这个“比例理论”来具体推算一下。
---
1. 理论基础
比例理论认为:
人对一段时间长短的心理感受,可以用这段时间占已经历人生的比例来近似衡量。
公式化一点:
设 L 为当前年龄,那么接下来 t 年的心理感受时长,大致等于:
\text{主观时间} \propto \frac{t}{L}
或者说,每一年在心理上的“权重”与 \frac{1}{L} 成正比。
---
2. 从 0 岁到 80 岁的主观总时间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主观时间总量定义为已度过的每个年龄段的心理时间的积分。
如果心理上对一年的感知长度与 \frac{1}{\text{当前年龄}} 成正比,那么从 a 岁到 b 岁的主观时间长度是:
S = k \int_{a}^{b} \frac{1}{x} \, dx
其中 k 是某个常数。
---
计算 0 岁开始的区间
0 岁不能做分母,所以一般从 1 岁开始积分(或者假设童年头几年感知极强,这里简化用 1 岁起)。
从 1 岁到 T 岁的主观时间:
S_{1\to T} = k \int_{1}^{T} \frac{1}{x} dx = k \,[\ln x]_{1}^{T} = k \ln T
---
3. 计算 40 岁到 80 岁的主观时间
从 1 岁到 40 岁的主观时间:
S_{1\to 40} = k \ln 40
从 1 岁到 80 岁的主观时间:
S_{1\to 80} = k \ln 80
因此 40 岁到 80 岁的主观时间:
S_{40\to 80} = k (\ln 80 - \ln 40) = k \ln \frac{80}{40} = k \ln 2
---
4. 与前半生的比较
从 1 岁到 40 岁的主观时间:
S_{1\to 40} = k \ln 40
所以:
\frac{S_{40\to 80}}{S_{1\to 40}} = \frac{\ln 2}{\ln 40} \approx \frac{0.693}{3.689} \approx 0.188
也就是说,在比例理论下,40 岁到 80 岁这 40 年的客观时间,在心理感受上只相当于从 1 岁到 40 岁那段主观时间的约 18.8%。
---
5. 换算成相当于多少“年”的主观感受
从 1 岁到 40 岁的主观时间长度,如果换算成“相当于 1 岁那年的感觉”的话,是 k \ln 40。
但我们更直观的比较是:把 1 岁到 40 岁的主观时间看作一个基准“单位”。
假设我们把 0~20 岁 和 20~40 岁 分开看:
· 1 到 20 岁:k \ln 20
· 20 到 40 岁:k (\ln 40 - \ln 20) = k \ln 2(和 40~80 岁一样!)
有趣的结果:
在比例模型里,20~40 岁的主观时间 = 40~80 岁的主观时间,都等于 k \ln 2。
---
所以,如果一个人觉得 20~40 岁这 20 年过得很快,那么 40~80 岁虽然客观时间长了一倍(40 年),但主观感受时间和 20~40 岁差不多。
---
6. 结论
按比例理论:
· 0~20 岁 主观时间最长(k \ln 20)
· 20~40 岁 主观时间 = k \ln 2 \approx 0.693k
· 40~80 岁 主观时间 = k \ln 2 \approx 0.693k(与 20~40 岁相同)
因此,整个下半生(40~80 岁)在感觉上约等于 20~40 岁这段时间的长度,也就是约等于 20 年 的心理感受——这正好符合你最初说的“剩下能体验到的时间不是 40 年,而是 20 年”。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时间过得快这个,确实是很多人有共鸣的。 小时候放个暑假觉得天长地久,现在一个季度嗖地一下就过去了。
: 但是“时间一直在加速前进中”... 这话说得,好像时间本身成了个跑车,一脚油门踩到底。
: 更准确的说法是不是:你对时间的感知在加速?
: ...................
--
FROM 124.1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