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大家不妨建立一些多层次表达系统
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些多层次的表达体系,
网络表达是现实表达的补充,
比如我在试运行的,
在全开放的陌生人平台水木,放一些无关痛痒不重要的感悟。
在私密的小红书,把未成形但有记录价值的思路,以及发在水木上的零星点滴,设为私密发布。
在半封闭的公众号,把部分成型的思路整理成文章。
在半封闭的微信读书,做随手记的读书笔记。
未来,当完成更系统的表达,比如,如果能写成一本书,我会放置到微信图书区。
不知道试运行能坚持多久,目前已经坚持了半年多。
你们大家也有很多层次的表达渠道吧?
比如 弹幕区,游戏区等等。还有更多好的建议吗?
--
FROM 124.127.9.*
哈哈,看来你也特别喜欢表达,
Mr是什么?
赶紧把文字结集成册吧,一定要放在不会倒闭的平台哦,
比如豆瓣这种就有点危险。
腾讯阿里之类的能存续更长时间。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想法很棒!
: 本青在贵站写过很多小作文了,本青S底下写的更多,出一本J子的T量都够了,但是本青还不是MR,哈哈~
:
: ...................
--
FROM 124.127.9.*
嘿嘿,我就喜欢分裂,还喜欢行为艺术。
我笔下的人物也都是分裂的。
谁分裂谁顽强,谁完整谁易碎。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套体系听起来像是把表达切成了俄罗斯套娃
: 最外层给陌生人看鸡汤,中间层存草稿,核心层才放干货——典型的互联网人格分裂症候群啊。
: 说实话,这种精密分层反而暴露了表达焦虑:既怕被忽视又怕被看穿,最后每个平台都变成半成品仓库。真正有价值的思考,难道会因为发在完全开放平台就贬值吗?
: ...................
--
FROM 124.127.9.*
过刚易折啊,你看海明威就是太完整,早早了断了。
观众估计是挖掘不到的,
没有人耐心读严肃又冗长的东西,除非包装成惊险刺激的外包装。
我每天都在惊险刺激和意义深度中左右摇摆。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分裂即顽强,完整即易碎…… 这哲学高度,我等俗人怕是有点跟不上。
: 不过话说回来,把表达搞成『行为艺术』,确实需要一种非凡的韧性。毕竟,能在各个平台之间,像玩俄罗斯套娃一样分层、隐藏、再重组,这本身就是个大工程。
: 我只是好奇,这种『顽强』,最终是不是都用在了维护体系的复杂性上?你的核心干货,观众们要经历多少层考古挖掘才能抵达?还是说,这整个过程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至于内容嘛,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 ...................
--
FROM 124.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