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部分同意你的。
首先这涉及到“大师”标准这一问题,暂且不论。
看看民国的“大师”都是怎么立起来的。胡适、陈寅恪等被称为大师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们的著作,而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据说胡适嘴皮子极溜,又加上知识丰富,在北大课堂上旁征博引,极富个人魅力,课堂场场爆满。民国时大学少,文化产品不丰富,pku、thu的高材生以“大师”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宣传…你要问胡适是不是大师,估计他自己都不会承认,现在站在百家讲坛上这些,听众这么多,也没见给他们冠以“大师”称号。这一点上民国时期的“大师”肯定有很多夸大的成分。
另一方面,民国很多“大师”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很多学科的基础,他们作为开创者也功不可没…
【 在 Myarmo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贬低啊。我只是反对过度抬高民国。
:
: 用常识想想也知道,那个时代能接受教育的人那么少,
: 学术上出现“大师”的概率怎么可能和后面比。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Pro Max」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