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写得好
作者:狼迹天涯
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71bb90afdfb2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觉照就是以六根直觉六境。
(一)
在佛学,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相应的境有六种: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境,很多时候概称外境,有时简称“境”。
六根对六境而生六识:眼识、耳识等。识是烦恼根源,是轮回根源。六识又称六贼。
觉照的含义,就是不用识,摒弃识的作用,用根直缘或直觉外境。
用根直缘外境,可以单独用某一根,可以几个根都用。在某一根上的功夫到极处,可以“一根返原,六根得脱”。
如何觉照?以眼根为例,将注意力投注到色境上(一开始最好是美境),不起分别心,不起杂念。可以选一个固定的场景训练,刚开始时,每次几分钟即可。
以舌根为例,吃饭时不在食物上起分别心,最好清淡饮食,因为美味最能诱人起分别心。
以耳根为例,注意力投注到声境上,不起分别念。《楞严经》就主张用耳根。
前五根中,相对来说,在眼根上用功较为方便,可以时时用功。舌根上用功,必待进餐时。
(二)
心学的致良知,其实是在第六根,即意根上用功。在意根上用功,其特点是入世修行,不离日用常行,不离人伦常理,即世而离世。在意根上用功,较为艰苦,但功德最大。
修习心学者,除了在意根上用功,也可辅助以眼根、舌根、耳根等功夫。王阳明说:
“从目所视,妍丑自别,不作一念,谓之明。从耳所听,清浊自别,不作一念,谓之聪。从心所思,是非自别,不作一念,谓之睿。 ”
从目所视,妍丑自别,不作一念,谓之明。这就是在眼根上用功,这就是眼根的觉照。从耳所听,清浊自别,不作一念,谓之聪。这是在耳根上用功,这是耳根的觉照。从心所思,是非自别,不作一念,谓之睿。这是在意根上用功,是意根的觉照。
根对境的觉照,就是心学中的“知”。
觉知与觉照的关系,当达到了全然的觉知,就是觉照了。也就是说,觉照就是全然的觉知,是整体的、全局的、了了分明的觉知。
觉知就是在训练定,如果觉照了,其实就已经在定中了!
【 在 yixiaofy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就问
: 什么是觉照
--
FROM 218.6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