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改变,刚才表述的不是特别准确,再来一次。
先举个例子,昨天叫小迪庆吃饭,他的画还没画完,所以被打断了就很不开心,吃饭的时候哼唧,甚至要哭出来,他外公就很生气,放在以前我也很生气。
现在的本迪庆已经有了多重思维的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迪庆已经是不一样的迪庆。
第一,我看到不守时就会生气这件事情,是我的思维模式B在起作用,我认为吃饭这件事情更加重要,所以我的思维模式就让我生气。我如果真的生气了,我就是我的思维模式的奴隶。
第二,在小迪庆的思维模式B里,画画比吃饭更加重要,在外公的思维模式B里,吃饭守时更是比天大的事情。
第三,我们要做思维模式B的主人,而不是他的奴隶,但是这句话说起来,不能实操就是个空话;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接受B给我带来的沮丧和愤怒。
比如上面的例子里,假设在另外一种情景里,小迪庆不好好吃饭让我暴跳如雷,这既不是他的问题,因为在他的模式里画画更加重要,也不是我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的思维模式的问题,但我的思维模式不代表我。
我的思维模式B的失败,不代表我本人的失败。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的第一步,是思维的大跨越。
第一,如果不能接受B带来的失败,就容易将B的失败等同于自己的失败,也让人更加容易把最后的失败归结于A,在我例子里就是小迪庆。最后就是鸡飞狗跳。
第二,接受了B的失败,但不代表我本人的失败,这样就能静下心来好好的改造B。这样大家都happy。
第三,我们不仅要接受自己B的失败,而且要深刻理解别人的B给他们带来的情绪。比如外公。
最后,回到你的例子,不接受B带来的沮丧是不现实的,接受B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时站在超我的高度来做B的主人,这样就能很快继续美滋滋的开车玩耍。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ABC理论并不是我的
:
: B的运行模式是,我要去那个乡镇,我就快到了,这一路风景挺好,然后我赶了40公里里的山地来到了这里
:
: 现在我得花40公里的油和时间去重复一下
:
: 这个太浪费时间和油钱了,这个逻辑如何改变?
: --
--
修改:zhuxiaozhu FROM 115.227.99.*
FROM 115.2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