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吏三别,写尽世间老百姓的疾苦;登高和秋风破茅屋歌,则是道尽自己的一生潦倒生活。不经历苦难出不来好文章,我是完全认同的。杜甫写纪念李白的诗也说“文章憎命达”,个人境遇和艺术成就当然两回事。
同样的,也不能因为几百篇文章写的漂亮就乱绑所谓文华优越性或是民族复兴的宏大命题。中国历朝历代的帝王就是这样,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开始牛逼哄哄的觉得自己了不起,从上到下瞎得瑟吹牛逼,忙不迭树碑立传登山封禅。结果两代之后就彻底江河日下,又开始乱世。翻翻史书你会发现,但凡开始扯这些吹牛之词的时候,基本就是队伍不好带的时候,而这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症结根本就不在这里,扯这些无非是在麻醉自己和老百姓而已,不是什么好事。
【 在 addad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觉得一码归一码。写诗词和生活水平两件事
: 中国诗词文化登峰造极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作者境遇怎样,这是另外一件事情,是那个时代生产力的问题,和这个诗词没关系或者说在这种条件下还能有这样的诗词产生,才说明前人的厉害。而且同期外国人未必比中国人过的更好。
: 不过,这样的反思是对的。不能因为看到好的一方面,就以为那就是盛世,人人都过的很好。写完诗,看完远方之后,还得老老实实上班挣钱解决眼前的问题。
: ...................
--
FROM 123.1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