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1当票据贴现利率低于结构性存款利率时,企业可以存一笔结构性存款,以该存款为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向另外一家银行贴现获取资金。所得资金再存入银行作为保证金,并再将开出的银票贴现,如此循环操作。对企业而言,通过这种资金空转,可以赚取贴现利率与结构性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对承兑行而言,可以大幅度增加保证金存款。但显而易见,虽然表面上票据融资大规模增长,但资金并未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仅在账户上空转。
2 当同业存单利率低于理财等资管产品利率时,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融入资金,转而投资同业理财等资管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大杠杆赚取利差。另外,早年银行间利率过度宽松时(比如2016年10月之前)还出现过,债券投资者(机构或资管产品)从央行以极低利率融入短期资金(比如7天甚至隔夜逆回购),然后投资于债券,存在期限错配,赚取利差。
【 在 unich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都转到哪里去了?
--
FROM 124.1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