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也是我一直有感触的,借楼梳理一下想法,多说一些,不怎么清晰,受累。
1. 首先明确范围,我认为这种情况只需要现象本身,并不需要产生实质性的互动。也就是说,你有一个欣赏的人A,有一个讨厌的人B,当你知道A欣赏B的同时,就会产生好感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
2. 再来把条件弱化。如果你很讨厌吃馒头,而A很喜欢吃馒头,会影响你对A的欣赏吗?我觉得不会,或者说可能有一点点会,但是你会认为这是不对的,你不应该因为一个人喜欢吃馒头影响对这个人的评价。那么把馒头换成B,为什么情况不一样了呢?
3. 你欣赏一个人,欣赏的是什么。它的三观、思想、喜好、做事的方式方法、颜值身材,还是其他的什么,这里面哪些会因为它欣赏B而导致会有所改变?在仅仅只知道A喜欢B的同时,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变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4.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是人天生的趋同性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喜欢一个人,欣赏一个人,就会不自觉的希望它和自己一样,然后通过自己欣赏的人和自己的看法一样这个认知,反过来进一步确立自身是正确的这一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对欣赏的人赋予了一定的权威性和期待感。而当这种期待感落空的时候,对权威性的逆反会带来较强的应激反应,实际上潜意识里是一种赌气。类似于我给你面子你不要,那就别怪我不给你面子了。
5. 情绪的严重程度。回到刚才说的馒头问题,馒头几乎不会成为困扰,但是如果把馒头换成踢球、打游戏、抽烟、喝酒等等之类呢?其实也是会有类似情况的,只是不同的人在意的点不一样,不同的点程度不一样,而因为人产生的这种现象是最严重的,因为我们对人有情感需求、有回馈需求、有期待感,这就回到第4点了。
6. 为什么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克服。还是信息差问题。每个人面对的局面不一样,获得的信息不一样,信息处理机制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是很正常的,要求别人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是不合理的。更理性的方法应该是与A互相沟通获得的关于B的信息,互通有无,这个过程也是跟A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过程,看是坚定欣赏,还是确实发现硬伤,调整看法。但是限于各种客观条件,跟A本身的具体关系到底是咋样的,很多沟通不现实,也就很容易产生误会。当然,误会本来就是常态,不管是事实还是误会,发生了也就发生了。但是,如果能不急于下结论,明白自身的局限并让子弹飞一会,站在更宽容的层面去包容,应该是更好的方式。
【 在 ja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对一个人印象不错,甚至颇有好感,但当你发现TA的好感对象里,有一个你一直看不上的人的时候,你对TA的好感就消失大半,或完全消失了。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8.1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