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 ěr fǎn ěr。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你怎样
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出尔反尔”更多地被用来形
容一个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即说话或行动前后完全相反,表示言行不一、
反复无常的意思。
具体来说,“出尔反尔”的解释如下:
原意: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记载,邹国与鲁国争战时,邹穆公因人民不愿为国家效
死而感到愤怒和无奈。孟子告诉他:“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他们遭遇饥荒时
,官吏们对朝廷隐瞒灾情,任由灾民流离失所,饿倒街头,现在他们当然会用这样的态
度回报你。”这就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的意思。
现代用法:现在,“出尔反尔”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态度、立场或承诺上的矛盾和变化
。例如,某人做出承诺后又改变主意,或者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后又私下违背这些言论
。
贬义词:由于其表达的是负面行为,因此“出尔反尔”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来批评那
些言而无信、善变或不可靠的人。
近义词:与“出尔反尔”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反复无常”、“言而无信”、“朝三暮四
”等。
历史例子: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出尔反尔”的例子。比如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首先提出
和议,但签订和约后又单方面撕毁和约,派兵狙击项羽,这一行为就被称为“出尔反尔
”。
总之,“出尔反尔”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政治智慧,也警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言行一致
,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
【 在 tian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谁的成语解释也违规么
: 如果不违规
: 那是因为啥被封禁呢
: ...................
--
FROM 10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