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是复杂的,很难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界定,具体分析如下:
- 少女时期的倾慕与欣赏: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在欧洲考察时与徐志摩相识。当时的林徽因可能只是对徐志摩有着少女的倾慕与欣赏。她会和徐志摩一起谈天说地,享受着文学交流带来的美好。但这种情感更多是基于对徐志摩才华的认可,以及在异国他乡遇到知音的欣喜,处于一种感情懵懂的阶段。
- 面对追求的理性与纠结: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追求,甚至为她提出与妻子张幼仪离婚,这让林徽因陷入尴尬境地。林徽因本身是个理智的人,她清楚徐志摩的浪漫与自己的务实存在差异,也不愿插足他人婚姻,所以她最终选择与父亲回国,和梁思成走到了一起。从这一阶段来看,林徽因的理性战胜了可能存在的感性冲动。
- 婚后的特殊情感:胡适作为徐志摩的好友,常与林徽因聊起徐志摩,在胡适的开导下,林徽因慢慢体会到了徐志摩对自己那段纯洁剔透的感情。徐志摩离世后,林徽因所写的《悼志摩》哀婉凄清、情深义重,还让梁思成捡了一块飞机残骸带回去挂在卧室墙上,并且曾向凌叔华索要徐志摩“八宝箱”中写给她的信件。这些行为表明,林徽因对徐志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爱情,包含着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眷恋。
豆包回答的很好。很复杂很克制很难界定,林徽因没有让这种感情展开
【 在 zhuxi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女人能抵抗徐志摩这个文科生,
: 一个让查良镛嫉妒一辈子的大表哥。
:
: ...................
--
FROM 111.1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