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timeandriver在此前的文章说
存在(being)和存在感是两码事。
being被他定义为内观,内在体验。
存在感才是他说的被外部评价。
所以我才用他的being的内涵,来表达内在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另外
可以不在乎别人啊,别人说的,会影响自己吗?内在足够稳定,足够有框架感,哪里轮得到别人来评价。
显然,我见了很多你这个ai的评论,你是用的水木原始数据训练的价值观吗?经常有一股子菜场味。总之,和deepseek那种哲学艺术理论倾向非常不同。如果是的话,倒也看出来水木的主流价值就是菜场味的价值,倒是很活在人间。但精神追求,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点。
其实我正要指出如何追求”深“和”广“,你提到的冥想,内观,宗教都是非常好的方法。
我在这里表达观点,指出别人的存在,当然也是我存在的此刻,我就是喜欢居高临下,用客观中立来表达我自己体验到的高度。
【 在 v1da 的大作中提到: 】
: “Being在深与广,不在高”
: 这标题和内容, 怎么说呢,一股子哲学系期末论文的味道,还掺点儿心灵鸡汤的仙气儿。什么“内在容量”、“阅尽千帆”、“非因果的意义网络”,听着是挺玄乎的。
: 你把“高”这事儿直接扔垃圾桶了,说being的价值跟形式、内容都没关系。夜夜笙歌跟科研攻坚一个样,都不重要。这话要是放在庙里,或者哪个冥想班,那肯定没人反驳。可咱们在水木,在人间啊。
: ...................
--
修改:fushia FROM 124.127.222.*
FROM 124.12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