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快看到的,贴过来。
问了一下chatGPT,回答如下。概括一下:猪油并非完全的饱和脂肪,有一半也是非饱和。猪油中的油酸,对人体调节血脂有益。所以,适量吃猪油,有助于调节甘油三酯,尤其对于“代谢型TG顽固升高 + 低脂饮食反应差”的人群。 但吃猪油也要注意适量和个体差异。
===========================
动物脂肪(特别是猪油、牛油)真的一定比植物油“坏”吗?
我们可以系统地分析一下这件事。
一、猪油的真实脂肪酸构成
现代分析数据显示(每100g):
类型 占比 代表脂肪酸 特点
饱和脂肪酸(SFA) 约39–41% 棕榈酸、硬脂酸 稳定,抗氧化性强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约45–48% 油酸(C18:1) 与橄榄油类似,保护心血管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约10–12% 亚油酸(ω-6) 适量有益,但过多易促炎
可以看到,猪油其实不是“纯饱和脂肪”,而是以油酸为主的“中性型脂肪”。相比之下,牛油、椰子油的饱和脂肪比例更高,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则偏向高PUFA。
二、为什么有人吃猪油后甘油三酯反而下降?
这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几个潜在机制如下:
1、胰岛素刺激减少
猪油不含糖,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若它替代了原本高碳水的食物(如米饭、面点),TG自然下降。甘油三酯升高的根源往往是“糖—胰岛素—脂肪合成”,而非单纯的脂肪摄入。
2、油酸有助于改善TG代谢
猪油含45%左右油酸,这种脂肪酸被证实能:
(1)改善肝脏VLDL合成;
(2)促进脂肪氧化;
(3)增加HDL;
(4)在一定条件下降低TG。
3、能量结构改善
如果一个人吃猪油后总体热量更均衡、碳水下降、油脂结构更稳定,TG会显著改善。
4、烹调方式变化
有人改用猪油后减少了反复高温炸制植物油(避免了油脂氧化物),反而减少炎症刺激与肝代谢负担。
有些人血糖胰岛水平正常,平时饮食清淡油脂摄入少,而TG仍偏高,他们属于“代谢型TG顽固升高 + 低脂饮食反应差”的人群。对于这类人群,适当增加高油酸脂肪(包括猪油、橄榄油、牛油果油),同时控制碳水比例,确实有时能使TG下降(因为肝脏VLDL合成减少)。
三、为什么仍要谨慎
虽然适量猪油可能对甘油三酯有中性或正面作用,但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风险点 说明
饱和脂肪比例仍较高 若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升高LDL-C(尤其是遗传性高胆固醇者)
热量高 每100g约900 kcal,易导致体重上升
熬制过程 市售或反复加热的猪油易产生氧化物、反式脂肪
个体差异 有些人对饱和脂肪“高反应”,LDL或TG都会上升
【 在 s111111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吗,我其实都不太了解,
: 但是十几年前我婆婆就说猪油不好,
: 从此后,我家就用猪油比较少了…
--
FROM 116.1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