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现在的代码已经接近于屎山了
不过实际项目中我估计99%的项目都是在赶需求进度,有些人甚至到处复制老的代码块和函数改改,json解析那更不用说,先堆代码打通功能再说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搬砖的同时想想怎么能做得更好,在2.0、3.0重构时(如果还有重构的机会)能用一种更好的写法。到时也得有理由说服别人。
【 在 ziqin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个扩充是什么意义上的?有多大成分是运行时的?我的理解是,在一般的应用场合,A <--> S 之间的通讯,即使在通讯结构转换这个层面有必要做到纯运行时,但是在业务逻辑层面,多多少少都是要在代码层面增补的(编译时)。
: 第二个,如果不涉及cpu cache hit rate之类的,硬件其实无所谓,大小端统一的问题,网络库层应该内部搞定,和应用层没关系。
: 听下来还是序列化的老问题,就是动态结构(vector, map之类)怎么自动正反序列化。protobuf msg可以有descriptor,可以实现动态转换,json如果没有这个机制,恐怕你的需求是不行的。如果对运行、传输和编码效率没有太高要求的话,我觉得可以用boost::ipc::managed_external_buffer,就是运行的时候都是boost::ipc 的container了。
: ...................
--
FROM 114.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