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 发改委 控制 部分工业的产能的逻辑是什么?
纯粹的企业独立自主权是不存在的,不光是中国不存在,全世界都不存在。
--
FROM 220.194.10.*
罗斯福新政?这种例子遍地都是啊。所谓“最自由市场经济”衍生出危机后由所谓“看不见的手”介入这是常态啊。只不过由于水平存在高下,介入后的效果各有不同罢了。
【 在 TS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虽然你说的和我的问题 不完全相同
: 但可以举一两所谓最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论点
--
FROM 220.194.10.*
其实罗斯福新政也不算啥特殊时期了,生产力过剩而已,此时此刻彼时彼刻。如果要论常态下,那一般就转化为国家资本主义了,就比如日本的产业经济发展对策以及相应的窗口指导政策等,各大财阀也都是遵循的。
【 在 TSMC 的大作中提到: 】
: 罗斯福新政 属于特殊时期的政策 有常态下的 管控方式和机制吗?
--
FROM 220.194.10.*
治大国如烹小鲜,关键就是在这个度啊,太难了。控产能的正负面影响其实都很明显,就说这些年钢铁产能的去化,就很典型,要全面分析对各行业的具体影响,这个课题太大了,我确实不行,期待有专家来解答吧。
至于说发达国家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其实没啥新鲜的,一是大英帝国搞殖民地输出产能(有没有觉得很熟悉);二是罗斯福新政计划指导同时对内大搞基建(有没有觉得又很熟悉);三就是一二战了,用武力消耗产能争夺市场;四是最理想的,就是不断通过产业升级来实现产能转化,这个效果最理想也最难。
如果你指的是狭义的行政指导,那我能举出来的类似举措确实只有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行动之类了,日本的那套算不算我也很难准确定义。
【 在 TSMC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适度干预 可以理解 关键在度
: 我的问题是 发改委控产能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及发达国家是否有类似举措
--
FROM 220.1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