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忠告考公
你这标题还以为你要对爹说话呢
【 在 linghu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变专业户,最多三年就了了这段缘吧,年龄大,专业户,面试基本被必然被毙。
: 不要醉心搞学生干部,问点专业题结结巴巴,你那点学生干部经历在我这啥也不是。
: 不要迷信考公机构,太拘泥于那套东西,显得很油很死板,印象分大减。
: ...................
--
FROM 223.160.130.*
这话还真不一定,清北考公有的还真不一定比得上二本,那清北不优秀?不信您看看录取名单。再说考很多年,也不一定全职考公,有的年轻时想多攒点钱.30多才想着进体制。现在这环境,几年考不上或者没考真的挺正常,既然35以下都能考,强调年龄歧视真的没意思且不公平
【 在 dori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职备考几年都考不上,只能说明不够优秀,那还不能释然?
--
FROM 223.104.67.*
这币让你装的,敢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啊?面试前还能看到考生简历
【 在 linghu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变专业户,最多三年就了了这段缘吧,年龄大,专业户,面试基本被必然被毙。
: 不要醉心搞学生干部,问点专业题结结巴巴,你那点学生干部经历在我这啥也不是。
: 不要迷信考公机构,太拘泥于那套东西,显得很油很死板,印象分大减。
--
FROM 218.10.65.*
他说的是真的,看的到
【 在 mercedes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币让你装的,敢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啊?面试前还能看到考生简历
--
FROM 223.104.67.*
你这就是胡说八道了,30多考公是求稳,刚毕业考就不是求稳了?您去问问考公哪个不是求稳,能不能当官您以为大家心里没点数?
【 在 dori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录取名单里清北的少,那是因为清北找工作比二本的强那么多,非来考公的那是多有情怀啊
: 考很多年尤其全职考的,真的不能说优秀,只能说是刻苦或者说执着
: 我也不知道35的限制是怎么来的,但是想想也知道,年龄大的考进来是为了事业吗?不都是为了求稳,真正想干事的为啥非等到40才考呀
: ...................
--
FROM 223.104.67.*
您这说的,那以前985找工作一般来说还强不少呢,您意思是公务员就只能招找不到好工作的咯?
【 在 dori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录取名单里清北的少,那是因为清北找工作比二本的强那么多,非来考公的那是多有情怀啊
: 考很多年尤其全职考的,真的不能说优秀,只能说是刻苦或者说执着
: 我也不知道35的限制是怎么来的,但是想想也知道,年龄大的考进来是为了事业吗?不都是为了求稳,真正想干事的为啥非等到40才考呀
: ...................
--
FROM 223.104.67.*
再者说,既然报名条件没设置年龄条件,就说明大家都符合报名条件,既然笔试过了,您面试又设个年龄标准,这算公道正派吗?
--
FROM 223.104.67.*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事实,也许会有少数例外,确确实实反应了当下的一种现实。
但是客观的讲,既然招录简章没有把年龄和专业户作为招录与否的参考标准,面试前考官确实没有必要提前了解考生的年龄及是否专业户。往大了说,这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平等、公正的核心价值观。
即便要招录考虑年龄和专业户这些因素,也可以通过差额考察来筛选,当然差额考察也有缺陷,可能存在关系户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类似于古代的科举。古代的科举到没有年龄和专业户歧视,考个10几年的很常见, 在当今社会人均寿命大幅高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 是否有必要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进行年龄和专业户的差别化对待值得深思?
或者说,通过行测、申论、面试考试到底能不能筛选出适合当公务员的人才?
加上年龄、是否专业户等因素后,是否能更好地筛选出适合作公务员的人?
行测、申论、面试的考核模式能否进一步优化以及如何优化?
再者,回到过去,一般认为八股文形式的科举考试是有助于人才的。但是,如果在考八股文基础上,增加面试,或者增加考一些算术、自然科学的内容,会不会更有助于选拔古代的人才?
不忘初心走好赶考路,
牢记使命作好答卷人!
我们要走好赶考路,做好人民的答卷人,作好历史的答卷人!
【 在 linghu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变专业户,最多三年就了了这段缘吧,年龄大,专业户,面试基本被必然被毙。不要醉心搞学生干部,问点专业题结结巴巴,你那点 ...
--
FROM 125.62.3.*
人民至上,人民外岁!
不忘初心走好赶考路,
牢记使命作好答卷人!
【 在 dorisss 的大作中提到: 】
: 甭管是刚毕业考还是三十多再考,考几年都考不上就别为自己的“优秀”愤愤不平了- 来自 水 ...
--
FROM 117.136.30.*
公考是相当于科举,但是并不等于科举。
现代社会分工比古代不知道细了多少,
公考就是个门槛考试,考进来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学习适应岗位的,
如果你进来就年龄很大了,那么可想而知学习提升的空间相对就小。
中国还没有过精英政治的发展阶段,
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有形无形对年龄限制是有客观原因的。
实践中,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大龄难以占优了,也不排除个别比较优秀的,看人看职位,
只是概率。
我是好心好意说实情,能体会的自然能体会,抬杠的免了,你也不考,或者也考不过笔试,何必呢。
【 在 wk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事实,也许会有少数例外,确确实实反应了当下的一种现实。
: 但是客观的讲,既然招录简章没有把年龄和专业户作为招录与否的参考标准,面试前考官确实没有必要提前了解考生的年龄及是否专业户。往大了说,这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平等、公正的核心价值观。
: 即便要招录考虑年龄和专业户这些因素,也可以通过差额考察来筛选,当然差额考察也有缺陷,可能存在关系户情况。
: ...................
--
FROM 61.14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