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兼职】征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的技术写作!!
刚才看到一个超牛的挖人套路:哥斯拉公司派几个帅哥,到金刚微商团队卧底,把那些代理小姑娘撩拨不要不要的, 顺势就把人挖走了[允悲] 你见过什么奇葩招人故事?
--
FROM 221.221.151.*
我有个发现,那些做生意的人,在大学都喜欢瞎倒腾。比如1月思维升级训练营的任康磊,还有我前几天见到的好多人,他们随时在尝试。
尝试过程中肯定会栽跟头,被人笑话,甚至赔钱,但是没关系,这是熟悉市场的过程,终于知道了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
昨天一个粉丝加我,他微信名很有意思“高考逆袭教练”,听着这么牛掰,本来我以为他是个老师,至少有个十年经验,细聊才发现,他只是某985大学大三的学生。
人家从大二开始创业,已经年入百万了。他就切准了高中生考试群体,有极大需求。围绕这一点,做深做透,比那些上了10年班的白领赚的多多了。
复盘我自己,同样做家教,大学时只知道一个小时赚35块,如果知道建立IP,或者包装一下,也是可以卖出高价的,可惜当时不懂。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那里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很重要,不折腾、不见识,你会把珠宝卖出白菜价。。。
--
FROM 221.221.151.*
#出版那些事儿# 工具书不要引经论典
昨天一个作者投稿,他准备写投资理财。其中一节讲“对储蓄的误解”,我的第一反应,应该写储蓄的方式、怎么算过度消费等内容。
结果,他老人家从《后汉书》写起:左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讲“储蓄”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用了1000字。
接下来又讲了中国储蓄率很高,和别的国家有什么不同,洋洋洒洒接近800字。
看得我崩溃了。这是典型的自娱自乐,炫耀知识。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1.买这本书的人需要什么?他关心的是如何财富增值,而不是看那些晦涩的历史知识。
2.要和身边的事结合,不要写太宏大的事,那些没什么意义,大家也不感兴趣。
3.理念、概念性的东西一笔带过,关键是如何做,给出方法、给出实例,最好拿来就用。
--
FROM 221.221.151.*
哪些行为容易得罪别人,自己却不容易察觉?
1.不拘小节。这不是优点吗?也不见得。如果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也会给别人造成困扰。
2.暴力。并不是“打人”才算暴力,如果爱是用一种剥夺权利的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暴力”。比如限制另一半与异性的交往、限制财产的支配等等,都在暴力的范畴。
3.交浅言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不听从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4.错把人身攻击当调侃,错把嘴贱当幽默。我自嘲归自嘲,你跟着附和就过分了啊(他们为什么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觉得自己很幽默呢?)
5.脾气太急,说话太多。逆商低的朋友基本意识不到自己随时随地在发脾气,而且一发脾气就到处乱喷。
6.自来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距离,你不能觉得只要你表现的很熟识,你俩就真的熟识了。
7.“固有观念”。固有观念的杀伤力太大了,你会不自觉地否定别人的穿衣风格、别人的爱好、别人喜欢的明星/动漫。尊重下每个人的差异性,求求啦。
8.自己能做到的事,默认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件事多发于“完美主义”的人身上,对周围人要求太高了,还口口声声“我要求别人的我自己都做到了”。
9.强行安利自己的好恶。只要他喜欢就一定要分享给身边的人,问题是还要分享好多个、好多次,直到你说出那句“woc,这也太nb了吧”。
10.感情捆绑。很多小朋友觉得,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或者你对我好我也得必须对你好,大错特错!你这样以后没人敢对你好了。
11.共情能力差。这本不算缺点,但如果到了完全没办法体会别人情绪的地步,就很让头大了。有时候抓住痛点一句安慰就好,你非要帮我分析???
12.太把自己当回事,然后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自私自利、抢话劫舌、自我为中心、不懂装懂、爱说教、轻易否定别人...
欢迎补充啊。
--
FROM 114.249.213.*
“刘”是一个程序员),她今年28岁,已经工作接近5年了,短短5年时间从每月7000长到30000+。
最近刘的领导发现,刘最近工作没“干劲”,虽然交给的他的事情可以完成,但是总是中规中矩没有出彩的地方,和以前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交给什么做什么,绝不多思考和多做一件事,这和以前的刘是完全不一样的。
领导观察刘,发现还不仅如此,刘基本上踩点上下班,如果问到就说起的晚了,或者说路上堵车。
本来领导是要打算提拔刘的,看到这情况也不也在去提拔他,只能是找了几次刘和他不断的深入沟通,但是刘在事后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
之后一段时间我还是没明白,直到有一天,他在开会的时候和我说:“王总,我这面想请个假,我在老家那面买了房,今天需要去紧急处理一些事情,”。
听到这里,领导什么都明白了!!
北京的房价让人们望洋兴叹,现在的年轻人除了需要在外地奋斗外还要回家安居,同时也失去了更大的奋斗目标,丧失了积极性。所以,在工作中表现不积极,得过且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的大城市房价极高、交友成本也高,阶层越来越固化,奋斗有时候会让自己越奋斗越没有目标,那么,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为什么还要玩命的干呢?
对于大多数人命运都是如此,但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突破命运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去改变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自己深度了解
1.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被动的只能要什么
2. 对自己要认同,要自信,要有更大的发展期望
3. 你的优势如何更好的去应用,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清楚自己想要当中,我们可以分为4方面进行思考:
1. 我现在想要什么,但是只能未来实现
2. 我现在拥有什么,却不是我想要的
3. 我现在未拥有什么,是我想要的
4. 我现在拥有什么,是我想要的
如果你能考虑清楚这4点,那么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问问自己:
1. 你现在的生活是终点吗?
2. 你现在的发展是期待的吗?
3. 你过的生活有意思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立且精彩的,为什么我们要自暴自弃而放弃自己?
有的人可以成功?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成功的旁边喝点粥?
很多时候不是生活磨平了我们,而是我们向面临的困难屈服了!。
--
FROM 114.249.213.*
自媒体:最好的人设,就是没有人设。以前出过十多本自媒体、写作、文案的书,看着他们说的头头是道。自己做了这么长时间,发现很多技巧是没用的。
尤其辅导了很多学员,最难的是从0起步,如果前面纠结太多,瞻前顾后,最后啥都写不出来。正确做法是:1.不断地写,强迫自己写,即使开始写的很烂,也要坚持下去,一个月后就有收获。
2.别想人设,我们又不是演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讲出来,和大家分享,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3.从评论做起,最开始的一个月,没有主题,那就在喜欢的大V后面评论,尽量多写一些,在评论中找感觉。
4.和工作、职业结合,最吸引人,比如厂长,从本职业出发,吸引同行,也吸引外行。
5.可以偶尔穿插家庭琐事,像我老婆、儿子一出镜,必然评论热烈。
包括我也很典型:
1.最开始写出版知识,大家看#出版那些事儿# 话题,我贡献了上百个出版常识。
2.但出版太小众了,就转向创业和赚钱,增加了一些粉丝。可惜我始终是个小老板,写不出大气磅礴的认知,涨粉有限。
3.偶尔的机会,写学习方法、考试技巧、育儿知识,居然大受欢迎。关注我的人大部分是因为这些领域(同意的在下面打个1)。
4.在涨粉过程中,我写了《微博涨粉的方法》和《微博写作从入门到精通》两个系列,有100多篇,被厂长转发,又涨了一波粉丝。
5.因为私信我涨粉技巧的人太多,索性办了微博写作训练营。如果在2019年下半年,我粉丝10万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能开训练营赚钱,打死我都不信。
大家发现了么?起点(出版知识)>转型(创业赚钱)>粉丝暴涨(学习技巧)>变现(微博写作),他们貌似不相关,但没有第一步,就没有后面的机会啊。
人设也许是想象出来的,做好自己,自然散发的,就是你蕞让人记住的“人格”。假如一个人写不同的主题、说不同领域的话,但透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却基本是一致的,这种隐藏的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无意识透露出的个性魅力,这就是别人能识别你、被你吸引的核心要素。
--
FROM 114.249.213.*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这里面有个顺序,拿赚钱举例:
小A.有人渴望赚钱“后”的快感:全球旅行、买包包、买豪车。他的句式是:有钱以后我会...
小B.有人渴望赚钱“前”的快感:获取了多少用户、成为细分行业第一。他的句式是:因为....所以我赚到了钱。
大家发现区别了么?大部人是想享受成功后的喜悦,总在追求最后的结果。而真正的成功人士,更在乎成功的过程,其实他是没有终点的,前一个成功,只是在为后面更大的成功做铺垫。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用小B的思维方法,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李笑来面试员工的时候,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在哪方面做到第一,或者做到最好?哪怕是局部、小范围的也行”
这就是牛人的标志,因为“第一”会上瘾的,一旦你体会过第一的感觉,会欲罢不能。愿意为下次“第一”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现实中,大部分人没有做“第一”的体验,也就缺少了勇往直前的霸气,慢慢的安于现状。
#微博写作训练营# 第113天收起全文d
阅读 1.5万 推广
?7
?3
n16
c
写书哥
写书哥
57分钟前 来自 HUAWEI P40 Pro 5G
现实中,你和好朋友竞争怎么办?今年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和家长们都如临大敌。因为中考政-策变了。
政-策将竞争制度,从全市竞争转成了校内竞争,意味着,同班同学不仅仅是学习伙伴,更是竞争对手。
散会后,搭同学家长的车回家,一路上默默无声,很难想象孩子们,面对这样的局面,会如何处理友谊。
--
FROM 114.249.213.*
自信和自卑的人,懂的道理经常是一样的,真正的区别在行动。自信的人,愿意为了不确定的未来,努力一下、尝试一下;而自卑的人,总想着完美结局,然后畏畏缩缩,即使行动了也很容易抄近路,或者半途而废。10年以后再看,这两类人就是云泥之别了。
--
FROM 221.2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