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烟台万华MDI跨越世界级"门槛" zz
新年伊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技术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
[深度报道]MDI,让世界注目万华的理由
万华在宁波MDI的生产工厂全景
MDI,作为化工产品聚氨酯的重要原料,似乎距离我们遥不可及;而事实上,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从衣物、鞋底,到冰箱、飞机和汽车内饰……甚至建筑外墙的保温层,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开发难度极大,曾一度形成了几大跨国公司的行业寡头垄断;而近年来,烟台万华却在短时间内研究开发掌握了 MDI技术,并登上了行业世界第五、亚洲第一的宝座。
日前,记者走进万华,了解了万华人自主突破MDI生产技术的历程。
对手疏忽 万华进入MDI产业
为了解决国人的穿鞋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万华引进了国外公司MDI生产技术六十年代水平的生产装置和生产许可证。
跨国公司的一时疏忽,使万华有机会进入到这个高垄断但又朝气蓬勃的MDI产业。但是由于工艺落后而且不掌握技术,MDI给他们带来的是艰苦的磨难和严峻的挑战。由于万华引进的是生产装置和生产许可证,日本专家仅仅告知了如何操作装置而已。这套装置的年产量始终徘徊在五、六千吨,并且每月还会数次停止运转需要进行突击抢修。
历经无数磨难,万华人逐渐开始了解这个“怪物”的脾气,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开始动手核算通过各种方案来解决装置稳定的问题,并因此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公司领导又带着实践中遇到的运转问题和积累数据,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希望能够从实践和理论上破解MDI装置及其运行规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陆续采取了多项改造措施之后,万华的MDI装置运转终于开始稳定了,1988年达到了80%的产能。靠自己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成功,万华人第一次尝到了消化吸收改造带来的好处,鼓舞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信心,也萌生了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张的渴望。
饱受屈辱 自主创新梦想萌生
1988年,为了生存和发展,天真的万华人希望能够通过市场换技术,踏上了一段屈辱的技术引进之旅。
万华人首先想到的是找自己的“日本老师”,日方明确表示:新技术不能给,用老技术改造老装置只能提高2千吨/年的产能,而且开出天价的技术软件转让费。最终,由于条件苛刻,满怀希望的万华人眼睁睁看着“日本老师”把技术引进的大门紧紧地关上了。此后,万华开始和欧美跨国公司谈技术引进,但除了多添几分失望之外,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屡遭碰壁之后,欧美的某跨国巨头向万华伸出了橄榄枝。为了显示自己的合作诚意,喜出望外的万华人领着他们到烟台MDI装置实地察看,领着他们到全国调查市常当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之后,外方决定自己在中国建厂,万华引进技术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经过一番屈辱经历之后,万华人终于领悟出一个道理:真正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是引不进来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是买不到的。由于利益的驱动,跨国公司必然对其拥有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技术进行封锁垄断,对任何潜在的进入者都会竭力进行围堵,根本谈不上技术转让了。
引进技术的希望虽然破灭了,万华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信念却得到了锤炼和升华。经历内忧外患的万华人都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掌握 MDI的制造技术,中国的聚氨酯工业就会掌控在国外跨国公司手里。不管跨国公司如何在技术上封锁,也不管开发技术难度有多大,万华人决心非把它做起来不可。
知耻后勇 打开神秘“黑匣子”
四处碰壁之后,万华人开始了一种痛苦而冷静的思考。1993年,万华人发现10年前引进的装置寿命已到期,新技术引进无门,技术创新没有大的突破,产品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摆在面前有两条路:要么被竞争对手挤垮,要么与他们放手一搏!
“与其等待跨国公司把自己扼杀,不如自主创新闯生路。”从1993年9月起,万华开始攻关MDI装置的核心技术,并连续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1994年产能近9千吨,1995年达到了1万吨。当1996年产能到了1.5万吨时,标志着万华人已经完全消化了日本引进装置的技术,打开了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此时,万华人再接再厉,瞄准国际领先水平,通过采取先进的开发模式和组织网络,对装置多处关键环节集中优势力量攻关。1999年终于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年产2万吨MDI制造技术,2000年至2006年又开发成功4万吨/年、8万吨/年、16万吨/年和20万吨/年的MDI制造技术。万华在 MDI制造技术上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中国异氰酸酯行业的奇迹,一举使中国成为继德、美、日之后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技术封锁。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高技术产品领域再也不受外国人的扼制,为我国民族MDI乃至聚氨酯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立志图强 创立民族自主品牌
万华人不满足眼前的成功,欢庆之余,他们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创立聚氨酯工业的民族自主品牌。
看到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公司们纷纷抢滩。由于万华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实力,加上成本又相对较低,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末位跃居2002年的首位。跨国公司感受到了压力,把万华视为在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开始在中国市场以倾销手段加大对万华的围追堵截,有的公司倾销幅度接近70%。
2002年8月5日,万华果断地在国内提出反倾销申诉,国家相关部门通过调查决定立案取证;2003年11月6日,万华又提出反倾销撤诉。其反倾销手段的有效运用,对于树立民族品牌意义重大。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对一些跨国公司进行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了我国聚氨酯工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万华探索出了一条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利用WTO规则保护自身与国家利益的路子,特别是保障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技术顺利产业化,为我国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进行技术再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开辟了一条新路。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正是这种对自主创新的执著追求,铸就了万华的核心竞争力,成就了万华作为中国聚氨酯工业的民族品牌。
目前,万华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还在国外设有多处分公司和办事处。未来的万华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大力实施创新工程和人才工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参与全球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常走向世界,成为万华进一步腾飞的唯一选择。本报记者 云鹏 通讯员 海英 华明 报道
相关链接
MDI全球需求年均增速超过9%
不管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聚氨酯一直是朝阳产业。MDI自上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近十年来全球需求年均增速超过9%,接近全球GDP增速的3倍。亚太等新兴MDI市场需求增长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其中中国又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常过去五年,中国MDI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超过27%,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MDI消费国,2006年消费量超过50万吨。目前,中国人均聚氨酯消费量不到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0%,自给率只有24%。
万华在聚氨酯行业的崛起,不但有力地支持了下游轻工、纺织、家电等相关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军工诸多领域。未来中国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MDI更是大有可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MDI制备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是目前隔热性最好的节能建材。在欧美发达国家,MDI第一大应用领域为节能建材,而目前中国只有5%的建筑采用节能建材,而由MDI制造的聚氨酯节能建材只占其中10%左右,所以节能建材在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将大显身手。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MDI制备的生态粘合剂,可以把农作物秸秆变成零甲醛的环保家具和装饰材料,不仅不用焚烧农作物秸秆,而且不用砍伐森林,也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记者 凌云鹏
焦点快评:
科技创新引领前行
我国老一辈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冠荣先生曾在“中国MDI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语重心长地讲到:“在中国石化业中,像烟台万华这样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封锁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例子可谓凤毛麟角。”
这是科技前辈对万华自主创新的最高褒奖。万华的经验证明:只要坚定自强不息、振兴民族产业的信念,在消化引进装置的基础上,敢于大胆瞄准国际领先,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卓越的自主再创新,就能摆脱中国企业“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就能在国外跨国公司垄断的高技术产品领域中,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封锁,铸就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自主品牌。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调了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的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要把这一构想和目标变成美好现实,必须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搞突破、求实效。只有努力把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
对于我市而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上大显身手,通过实施我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落实科技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培养和锻炼一批自主创新与学科建设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更要大力弘扬为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科技界倡导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通过广大科技人员不断攻关开发,取得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凌云鹏
--
FROM 166.111.212.*
老文章,那天有感于某人说万华的MDI,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所以搜了篇文章,放到这里
【 在 Wangruidong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年伊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技术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
:
: ...................
--
FROM 166.111.212.*
【 在 Wangruidong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年伊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技术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
:
: ...................
这公司……
--
FROM 59.66.122.*
貌似很强悍
【 在 Wangruidong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年伊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技术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
:
: ...................
--
FROM 61.148.47.*
顶一下。
期待明年还能有些大动静。
【 在 Wangruidong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年伊始,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万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技术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年时间,万华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最终掌握了MDI生产技术,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实现了在国外封锁的高技术大化工产品领域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梦想。
:
: ...................
--
FROM 219.234.81.*
似乎巴斯夫在重庆的50万吨MDI遇到了一些麻烦
【 在 rrrrry (追忆) 的大作中提到: 】
: 顶一下。
: 期待明年还能有些大动静。
--
FROM 59.252.192.*
环境问题吧
本来就不该在重庆发展这种东西,要不以后长江下游还活不活了
【 在 icesworder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大作中提到: 】
: 似乎巴斯夫在重庆的50万吨MDI遇到了一些麻烦
--
FROM 211.99.222.*
差不多,安评也有问题,安全距离不够,现有是1000米,标准是1200米,不过重庆市政府似乎很想上
【 在 whiteice (爱MM·积极生活) 的大作中提到: 】
: 环境问题吧
: 本来就不该在重庆发展这种东西,要不以后长江下游还活不活了
--
FROM 59.252.192.*
以后MDI的国内价格可以稳定下来了
【 在 rrrrry (追忆) 的大作中提到: 】
: 顶一下。
: 期待明年还能有些大动静。
--
FROM 114.91.46.*
现在没问题了,国家需要投资
【 在 icesworder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大作中提到: 】
: 似乎巴斯夫在重庆的50万吨MDI遇到了一些麻烦
--
FROM 114.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