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到98年后? 仅仅是因为Pople和Kohn获奖么?
我并不认同你的言论, 化学不是冷科学
化学一直都有自己的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 反应动态学, 以及
从头算密度泛函和分子动力学等等, 虽然它们都建构在量子力学, 统计力学
这些基础物理之上, 但也是和物理学同步发展着的
化学理论的发展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而且是非常迅速的, 再举些化学Nobel的例子:
1903, Arrhenius, 质量作用定律, Arrhenius公式;
1920, Nernst, 热力学在化学尤其是电化学中的应用, Nernst公式;
1936, Debye, 开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研究分子结构, 分子偶极矩;
1954, Pauling, 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础;
1966, Mulliken, 分子轨道, 化学键, Mulliken布居;
1968, Onsager, 现在做溶剂效应的计算时仍会遇到Onsager model;
1977, Prigogine, 耗散结构和非平衡统计力学;
1981, Hoffman, 轨道对称性守恒, Woodward-Hoffman's rule;
1981, 福井谦一, 前线轨道, 内秉反应坐标;
1986, Herschbach, 李远哲, Polanyi, 化学反应动态学;
1992, Marcus, 电荷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 RRKM理论;
1998, Pople, 从头算, Gaussian
1998, Kohn, 密度泛函
... ...
不用说许多大物理学家同样为化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至于原子
长度单位用Bohr, 光吸收单位用Einstein等等, 实验化学难道就能离开理论吗?
比如飞秒化学, 离不开态-态反应基本原理; 做光化学总得对激发态和分子光谱
理论下一番苦功吧; 如果你是做分析仪器的, 也许会为傅立叶变换小波分析而
头疼; 当然做计算化学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会更多一些, 不热爱数学是很难做
好这方面的工作的
98年的Nobel, 说明了现在任何一个做有机合成或者无机化学研究的实验科学家
都能够采用量子力学手段对他们所研究地体系进行理论研究. 这是离不开计算
技术的进步的, 就像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 但是还远远谈不上"飞跃".
并不只是你在主张, 想要从事化学研究, 数学, 物理都是必修课. 化学的理论
一直在发展, 并且速度非常快, 多看看文献吧, 否则很容易就发现自己跟不上了
【 在 alick1102 (twins-valent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学化学的,有些话我很想讲。我们得承认-=-化学在现今的科学领域确实受到了歧视和
: 冷淡!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化学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时间实在太晚
: 了!很多报道,甚至是化学界都承认-----直到1998年化学才成为“真正”的学科。这个事
: 实确让我们这些学化学的人很伤心!当时我很纳闷,不过过后我想,这也许是化学科有现
: 在结果的致命原因吧!所以我主张学化学的人首先必须学好数学,和物理。然后再运用到
: 化学上来,这样化学才会有真正的飞跃 的发展!!!!!
--
修改:ghb FROM 160.36.169.*
FROM 160.3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