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求助]为什么不溶性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不溶于水?
氧化物溶于水通常是要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或者碱,因为在水中无法解离出 O2-离子,而金属氧化物由于其离子化合物的特性,又不可能以MO这样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所以接下来就好解释了, 如果MOH不溶,那么MO加入水中后,表面MO与水反应生成 MOH会很快沉积在表面形成阻断膜,从而阻止后面的MO继续与水反应,从而体现出MO的不溶性。
【 在 netmass (netma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知道不溶性的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不溶于水,如:
: 氢氧化镁---氧化镁 不溶于水
: 氢氧化铁----氧化铁 不溶于水
: ...................
--
FROM 123.150.68.*
高大上的热力学应该怎么解释呢?
实际上金属氧化物在水里的溶解性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要溶解首先要和水反应变成别的物质
从热力学上来讲,这个 MO + H2O = MOH 的过程也几乎全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比如现在有用金属氧化物在水相中做非均相催化剂的,晶体表面那层MO上的M也都生成M-OH这种羟基化结构了。 如果把MgO这种氧化物碾成超细粉末,照样也都能生成 Mg(OH)2,最后体现的还是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热力学只能去解释某些 MOH 为什么溶度积那么小,大致就是算一下
MOH= M+ + OH-
M+ + nH2O =[ M(H2O)n]+
OH- + nH2O = [OH(H2O)n]-
即氢氧化物电离, 金属离子溶剂化,氢氧根溶剂化 三个过程的ΔH,ΔS,ΔG,再加上克服固体中的晶格能,然后算完一看,ΔG很正,于是Ksp很小
【 在 Pandahuang (盼盼)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解释实在是太牵强了吧。。。。。。
: 好歹从热力学上来说一下
--
FROM 123.150.68.*
热力学是首先研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情况,再用各种能量变化的判据来预测反应行为
要解释为什么熵焓是这个值,还得回到物质本身的结构性质里来。
【 在 hillhong (aiming 98%)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可以吧,热力学不好解释为什么熵焓是这个数值
--
FROM 123.150.68.*
我是说金属氧化物的溶解需要和水反应生成别的物质
固体溶解这个过程,应该是指固体中的微粒分散在溶剂里的过程,在溶解前后,微粒作为独立单位应该是不变的
比如 NaCl溶解,NaCl晶体是由 Na+, Cl- 填充在晶胞位点上构成的,溶解后,还是Na+与
Cl- (虽然它们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再如 NaOH,在固体晶胞中,就是Na+ 和OH-,还有像在晶体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溶解后也是 分子*nH2O 的形式存在。
而MO这种,在固体中,是以 M+, O2- 存在于晶胞中,溶到到水里,O2-就得以OH- 这种微粒形式存在,所以不能认为是简单的溶解过程了。
当然我们讨论的溶解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如果要掰扯到重新定义“新物质”的话,那就无限扯皮了,等到量子化学一出,什么溶解不溶解的,无非就是些原子核和电子重新在空间排列分配的问题,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嘛
【 在 hillhong (aiming 9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伪命题?
: 溶解为什么要和水反应变成别的物质?
: 似乎要先定义别的物质是什么意思?水合分子是别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
: ...................
--
FROM 123.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