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plesnow (大C猴) 于 (Fri Sep 12 04:46:44 2014) 提到:
如题。
☆─────────────────────────────────────☆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于 (Fri Sep 12 07:55:33 2014) 提到:
高深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题。
☆─────────────────────────────────────☆
maplesnow (大C猴) 于 (Fri Sep 12 10:34:28 2014) 提到:
^_^
不要取笑好么,偶现在是实验白痴啊。啊不,一直都是。。。
【 在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深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at Sep 13 23:48:39 2014) 提到:
文献里似乎真没找到稳定的实验技术。
这方面只能靠计算了?
PS:有rumor说一天无帖扣积分会很狠。。。
☆─────────────────────────────────────☆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于 (Sat Sep 13 23:58:00 2014) 提到:
你也看见这rumor了?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献里似乎真没找到稳定的实验技术。
: 这方面只能靠计算了?
: PS:有rumor说一天无帖扣积分会很狠。。。
: ...................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un Sep 14 00:02:08 2014) 提到:
就是在贵版看到的 ^_^
【 在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也看见这rumor了?
☆─────────────────────────────────────☆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于 (Sun Sep 14 00:09:56 2014) 提到:
也来敝版灌灌水嘛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在贵版看到的 ^_^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un Sep 14 00:14:37 2014) 提到:
水平低不习惯说话呢,知识只限于LOTR电影和听ld说的the hobbits的缩减版小说,潜水
比较习惯。现在文盲很久了,不读书。。。想看精灵宝钻结果就看了一下wiki。。。
【 在 Woodchuckle (木耳|学问深时意气平)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来敝版灌灌水嘛
☆─────────────────────────────────────☆
einsling (logos) 于 (Sun Sep 14 05:30:39 2014) 提到:
先把分子固定,比如放到衬底啥的;然后偏振光换着姿势打几下;结合计算,应该就出来了吧?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题。
☆─────────────────────────────────────☆
Archers (无法) 于 (Sun Sep 14 10:01:03 2014) 提到:
跟我想的一样……
【 在 einsling (logo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把分子固定,比如放到衬底啥的;然后偏振光换着姿势打几下;结合计算,应该就出
来了吧?
: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un Sep 14 10:08:14 2014) 提到:
我猜想有两个困难,我对实验所知甚少,欢迎指正。一是如何在衬底上把分子按同一个方
向固定上去,因为如果固定上去的分子是随机排列的话,本身偶极矩方向就是随机的;二
是衬底上固定的分子的电偶极矩和气相中已经不一样了,寻找不改变分子性质(相互作用
能忽略)同时能很好的固定住分子(有足够的相互作用)的衬底,可能也不容易。
另外,用偏振光换着姿势打几下,是为了测量什么呢?如果测量的是跃迁能级的话,是得
不到偶极矩方向的。
【 在 einsling (logo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把分子固定,比如放到衬底啥的;然后偏振光换着姿势打几下;结合计算,应该就出
来了吧?
:
☆─────────────────────────────────────☆
einsling (logos) 于 (Sun Sep 14 10:40:16 2014) 提到:
我也不懂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东西大多是来自文献+脑补。。。有错的地方请尽情喷~
呃,第一点不是问题,可以用单分子实验。比如STM之类,可以直接确定分子本身的吸附构型及取向。
第二点比较麻烦,不过我印象中也可以用STM之类,用绝缘衬底,比如NaCl,这样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衬底对分子的影响。另外,如果分子个头大一点的话,可以用光镊之类的东西去固定
因为吸收强度正比于跃迁偶极矩模方,跃迁偶极矩本身是一个矢量,方向跟初态、终态和偶极矩算符有关。
我们只换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的话,比如x,y,z方向分别测一次,会得到三个强度,这三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偶极矩算符在三个basis上的投影了,也就是永久偶极矩的方向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猜想有两个困难,我对实验所知甚少,欢迎指正。一是如何在衬底上把分子按同一个方
: 向固定上去,因为如果固定上去的分子是随机排列的话,本身偶极矩方向就是随机的;二
: 是衬底上固定的分子的电偶极矩和气相中已经不一样了,寻找不改变分子性质(相互作用
: ...................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un Sep 14 10:54:53 2014) 提到:
关于后面原理方面有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双原子分子XY,偶极矩是在XY轴上是肯定的,但
如何确定偶极矩是X+Y-还是X-Y+呢?标准的气象实验技术是测量Stark spectrum,
原则上只能测量大小,不能得到符号。
有些有趣的分子里,特别是有反馈键的时候,偶极矩的方向往往会出人意料。(一个有代
表性的简单例子是CO分子里O带正电。)确定这个在计算上不是问题,但实验上怎么来做
呢?
【 在 einsling (logo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懂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东西大多是来自文献+脑补。。。有错的地方请尽情喷~
: 呃,第一点不是问题,可以用单分子实验。比如STM之类,可以直接确定分子本身的吸
附构型及取向。
: 第二点比较麻烦,不过我印象中也可以用STM之类,用绝缘衬底,比如NaCl,这样的
话,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衬底对分子的影响。另外,如果分子个头大一点的话,可以用光
镊之类的东西去固定
: ...................
☆─────────────────────────────────────☆
einsling (logos) 于 (Sun Sep 14 11:13:18 2014) 提到:
你说的对,我发现一开始就没理解你的问题。
通过偏振光响应只能得到偶极矩的平行方向,具体在这个方向上是正是负无法确定。
气相的我不懂,但只是看带电的符号的话,如果允许不在气相,或许可以用电学的测量来做:比如还放表面,然后用单原子针尖往上打电子,测隧穿电流应该就可以了吧?
原理类似mark ratner 74年那篇整流的文章
总之,我这是在瞎讲,没能解决你的问题。。。
【 在 maplesnow ()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两点我实是不懂,不过后面原理方面有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双原子分子XY,偶极矩是在
: XY轴上是肯定的,但如何确定偶极矩是X+Y-还是X-Y+呢?标准的气象实验技术是测
: 量Stark spectrum,原则上只能测量大小,不能得到符号。
:
☆─────────────────────────────────────☆
maplesnow (大C猴) 于 (Sun Sep 14 11:21:39 2014) 提到:
我开始没说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呵呵),看到你的回帖才发现“方向”首先是“方向”,
然后才是符号。我开始想问的是符号,因为工作里目前涉及的是双原子分子。:)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单分子实验,在保证对分子的干扰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是可
以精确测量分子的电性质的。要能实现听上去挺有意义的。 :)
【 在 einsling (logo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对,我发现一开始就没理解你的问题。
: 通过偏振光响应只能得到偶极矩的平行方向,具体在这个方向上是正是负无法确定。
: 气相的我不懂,但只是看带电的符号的话,如果允许不在气相,或许可以用电学的测量
来做:比如还放表面,然后用单原子针尖往上打电子,测隧穿电流应该就可以了吧?
: ...................
☆─────────────────────────────────────☆
relic (遗迹) 于 (Sun Sep 14 14:17:12 2014) 提到:
不负责瞎讲一个:弄个洁净表面,加不同方向的电场,气体分子取向有统计上的
差异,从而在表面的吸附特性会有差异。根据吸附特性确定分子优势取向,从而
确定与外加电场的相关性。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开始没说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呵呵),看到你的回帖才发现“方向”首先是“方向”,
: 然后才是符号。我开始想问的是符号,因为工作里目前涉及的是双原子分子。:)
: 我大概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单分子实验,在保证对分子的干扰可以忽略的情况下,是可
: ...................
☆─────────────────────────────────────☆
hillhong (aiming 98%) 于 (Tue Sep 16 00:49:59 2014) 提到:
晶体吗?
关键要把分子固定好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题。
☆─────────────────────────────────────☆
hillhong (aiming 98%) 于 (Tue Sep 16 00:51:00 2014) 提到:
不需要,两个方向就可以,要准确一点应该转一圈有角度
【 在 einsling (logo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也不懂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东西大多是来自文献+脑补。。。有错的地方请尽情喷~
: 呃,第一点不是问题,可以用单分子实验。比如STM之类,可以直接确定分子本身的吸附构型及取向。
: 第二点比较麻烦,不过我印象中也可以用STM之类,用绝缘衬底,比如NaCl,这样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衬底对分子的影响。另外,如果分子个头大一点的话,可以用光镊之类的东西去固定
: ...................
☆─────────────────────────────────────☆
hillhong (aiming 98%) 于 (Tue Sep 16 00:52:45 2014) 提到:
双原子分子,够难的,而且要在低温下才可以吧
【 在 relic (遗迹)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负责瞎讲一个:弄个洁净表面,加不同方向的电场,气体分子取向有统计上的
: 差异,从而在表面的吸附特性会有差异。根据吸附特性确定分子优势取向,从而
: 确定与外加电场的相关性。
: ...................
☆─────────────────────────────────────☆
relic (遗迹) 于 (Tue Sep 16 11:06:55 2014) 提到:
吸附的话,不用低温吧。统计显著性的话,没有计算,但是电场强度有很大的
调节余地吧。 而且测量结果是确定(+,-),不需要定量。
【 在 hillhong (aiming 98%) 的大作中提到: 】
: 双原子分子,够难的,而且要在低温下才可以吧
☆─────────────────────────────────────☆
maplesnow (大C猴) 于 (Tue Sep 16 12:07:07 2014) 提到:
确定"表面的吸附特性"需要测量什么性质呢?不好意思,这方面完全不知道。 ^_^
【 在 relic (遗迹)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负责瞎讲一个:弄个洁净表面,加不同方向的电场,气体分子取向有统计上的
: 差异,从而在表面的吸附特性会有差异。根据吸附特性确定分子优势取向,从而
: 确定与外加电场的相关性。
☆─────────────────────────────────────☆
relic (遗迹) 于 (Tue Sep 16 16:32:04 2014) 提到:
第一我不知道一般是怎么做的,第二,我前不久刚好了解过真空技术,有吸附方面
的内容。我有三个想法。
1,比如,高真空环境下,一个清洁表面以一定的速率吸附单分子层,真空度
越高,气体分子越少,吸附过程就越慢。吸附覆盖度大概有特征反射率之类的表面
特性可以表征。
2,如果空间高度小,吸附导致气压下降,真空度提高,用真空规可以测量气压下降
来间接推断吸附速率;
3,已吸附覆盖的表面,加热可以导致部分脱附,脱附导致气压回升,也导致表面
吸收率特征改变。也有机会测量吸附变化。
我是想当然的,你还需要跟专业人员讨论。
【 在 maplesnow (大C猴)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定"表面的吸附特性"需要测量什么性质呢?不好意思,这方面完全不知道。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