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犯罪”案件:“内鬼”电镀液里盗黄金
【核心提示】
镀金车间突然出现两包神秘颗粒,是谁将它们放进了金槽里?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打工青年,为何能够掌握化学置换盗取黄金的高科技犯罪手段?拨开谜雾,真相让人大吃一惊——幕后黑手一级一级遥控,专门在拥有镀金生产线的公司里物色“内鬼”,内外勾结实施盗窃!
“据我所知,我们这个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盗窃方法!”第一个发现犯罪分子猫腻的厦门某高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员工阿康(化名)透露说。
金槽里浮出神秘颗粒物
3月27日下午,阿康在镀金车间巡视时,突然发现电镀镍金线的金槽加热棒旁浮出两包神秘的颗粒物。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置换偷金’?”据阿康所知,他们这个行业中经常会出现利用锌粒盗窃镀金液里所含黄金的情况,于是他立即叫人把两包颗粒物捞了出来。
凭着丰富的经验,阿康很快判断这的确是两包锌粒,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置换成了黄金!
原来,这家公司镀金车间金槽里有用于电镀“柔性线路板”的镀金液。这种镀金液剧毒,但其中的氰化亚金钾却含有黄金。内行的人都知道,要是把锌粒放入镀金液中一段时间,就会与氰化亚金钾发生化学置换反应,将其中的黄金吸走,而锌粒则被电解;最后,锌粒就会变成同样大小的黄金颗粒。
“据我所知,这种方式提取的黄金纯度都在99.9%以上,是高纯度的金子!”阿康说,然而,置换之后,镀金液中的氰化亚金钾含量就会降低,公司就无法电镀“柔性线路板”了。
监控录像找出“内鬼”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把锌粒投进了镀金液?“一定有内鬼!”接到阿康举报后,公司保卫部门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车间一线的作业员——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接触到镀金液!在调取视频监控的同时,公司报了警。
一名可疑的员工进入公司的视线。监控录像显示,3月7日10时29分,此人在金槽内取出颗粒物,5分钟后又往里面放了颗粒物;3月9日,他再次从金槽中取出颗粒物!
可疑员工姓陈,23岁,漳浦人。这天下午他刚好请了假,离开了公司。根据公司提供的线索,何厝边防派出所迅速赶往陈某暂住处将他抓获。经审讯,陈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可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又是如何掌握如此高端的犯罪手段的?原来,陈某背后另有“高人”指点。
去年11月的一天,陈某刚下班,一名守候在公司大门口的男子主动上前搭话,请他去吃饭。男子自称“小吴”,在之后的交往中陈某得知,此人是专门来寻找合伙盗取公司黄金的“内鬼”的。
“你只要按我教的方法把锌粒包放入金槽吸取金液,然后带出公司转卖给我,每包我给你700元……”小吴一席话,很快让陈某动了心。
一星期后,小吴再次约见陈某,将两包白色颗粒物交给他,并授他盗金之法。
引蛇出洞抓获嫌疑人
从去年11月底起,陈某先后5次秘密作案,共置换了15包金粒,合计盗取了市价6万多元的高纯度黄金,收取了小吴支付的报酬10000多元。
最后这一次,陈某已把锌粒浸泡了3天时间,本打算多吸点金液再捞起,没想到东窗事发。这天,恰好是他通知小吴取货的日子。
根据陈某提供的线索,何厝边警用计让他继续约小吴交易,待小吴出现时将其成功抓获,当场缴获未及销赃的金粒两包,重量近300克。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面对面】
遥控作案
黑手背后还有黑手
本报讯(记者 黄圣达 通讯员 陈小文 陈忠华)38岁的小吴来自四川隆昌,不过,他还不是“置换偷金”的终极上线,幕后遥控他的另有其人。在何厝边防派出所,记者与小吴进行了一番对话。
问:你是怎么学会“置换偷金”的?
答:去年我在浙江台州认识了一个四川老乡,通过他在成都认识了“伟哥”。“伟哥”传授给我“金盐”的盗取方法,并以每包100元的价格把锌粒卖给我。
问:为什么会盯上厦门这家公司?
答:我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知道这家公司使用“镀金液”的。用这种方法盗金,一定要有特定的物品和特定的人,要找到使用镀金液的工厂,并且还要找到这个工序上的具体工人。所以去年年底我专门来到厦门,在这家公司门口等工人下班,通过询问找上小陈。
问:你在中间赚取差价?
答:是的,我教会小陈偷金的方法,给他锌粒,说好每包金子700元向他回购,然后我再以1000-1500元转手卖给“伟哥”。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圣达 通讯员 陈小文 陈忠华
[责任编辑:陈冰华 来源:厦门日报]
拉夫死了刚才
--
FROM 202.38.15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