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内部小构造是一种可能思路,我想假如已经用了结构设计,那应该不需要化学过程了,只要使用纯色液体就好,就看怎么精确的计算和加工了。shockwatch给出了黄、紫、红、橙、绿五种颜色的冲击敏感度选择,都是超过一定加速度值就会由白色转为其中一种颜色,东西有3.43cm×0.965cm大也不算小。跟倾斜度关系不大,毕竟对标签没有做存放角度上的要求,包装运输主要考量的也不是这个,是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感知。
化学显色容易,但是一个不牵涉混合过程,只通过加速度“点燃”反应,而且是五种不同灵敏度和颜色,那是不简单的吧。就像allwar说的,找个样品分析下,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
【 在 reli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知道它的原理,但是我可以从头设计原理。就像达芬奇密码一样,内部如果有个
: 小玻璃管碎了,导致一种液体泄漏,和管外的粉末或者液体反应显色。不就达成目标
: 了么?! 显色对化学来说太简单了,主要是加速度/倾斜度等的响应结构。
: ...................
--
FROM 211.1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