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接触的新加坡人来看,主要是基础教育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最快提高成绩的方式,就是简单的、初级的条件反射。这是因为,考试的内容都是已经有答案的,我们只是在别人的框架下蹦跶。
然而,记住这些条件反射的东西其实对自己用处不大,它们的功用仅在于淘汰同一个封闭圈子的其他同龄人。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善于死记硬背,但是不理解原理;另一个人每个知识点都试图了解原理。尽管后者可能更有潜力,但是,在新加坡这种制度下,后者可能在一二年级就被淘汰了,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我想,国内教育的现状也类似。直白一点说,大家学习奥数,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淘汰同龄的其他人。
工作多年之后,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当初所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错误的,缺乏逻辑的,但是,我们却能够得到很高的分数,这里面感觉有些不对的地方
其实,对于基础教育所学的知识,一个人学得再好,在毕业后,最多几个月之内,都会忘记的。我个人感觉,基础教育最有意义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逻辑训练;另一个是礼貌。
比如说,我们学习几何,做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了解数理逻辑,并用这种工具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我们在后续阶段(比如大学,或研究生,或工作),不管是接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一眼就可以找到它们的根基在什么地方;看这些学说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些文章的结构;我们自己在研究问题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思考。国外很多大学,在大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或课程,往往不是具体的某个专业学科,而是写作。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写作来告诉学生,什么是逻辑?并训练学生掌握逻辑工具。
据我了解,墨尔本大学大一应该是这样的。可能还有很多大学,也是这样设置的。但是,问题是,很多亚洲学生不了解这一点,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个资源,弥补整个亚洲基础教育的缺失。而很多课程老师实际上也无法识别哪些学生是真正领会到这一点,哪些学生只是成绩高罢了。关于这一点,我是在和一个墨尔本大学毕业的朋友聊到逻辑的发展过程时,她突然意识到,大一的课程主要是写作,这个写作其实是指导学生掌握逻辑工具,但是,显然,绝大部分亚洲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相比于欧美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缺乏这方面的基础训练。
另外,关于礼貌,不得不说,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 在 caishen168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会这样?
: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8 Plus」
--
FROM 49.19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