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孩子们准备申请工作的时候。找我聊的家长们也很多。以后陆续写点随笔,写给暂没孩子的家长或者孩子还小的父母们看的。希望能帮你们和孩子们都少走弯路。
现在孩子普遍都觉得找工作,很难一方面是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实派说,找个待遇好条件好的呗,理想派说,找个自己喜欢干的呗。孩子都不傻,你以为他们没想过吗?
当老师这么多年,保守的说手里也飞出去过上万学生。对学生未来发展这件事还是有一点个人经验的。这几年,尤其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大的一个问题是: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个问题在老一辈甚至八零后九零头看来都有点匪夷所思了。我说的不仅仅是一份具体的工作,比如你喜不喜欢干银行或者喜不喜欢去科学院。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喜欢与否,比如你喜欢清闲稳定一点的,还是忙一点的。喜欢坐在办公室不太累的,还是需要到处出差的。甚至有钱重不重要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他们也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我跟学生和家长聊天,大概发现一些端倪,主要是现在的小孩从小不缺,因此失去了饥饿感和独立性。这里说的不缺的不光是物质上的缺乏,也包括思考问题和主意上的缺乏。
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六零后七零后一代,在他们中年时,正是中国经济最高速的时候,所以很多物质条件好,因此有孩子以后。对于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只要不过分的都全部满足。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物质饥饿感。只要一说出愿望基本就能基本满足,还有什么必要自己去渴望去追求呢?
我们小时候家里都不给钱,老跟我说穷,于是那时很多玩具都只能自己做。拿着几个破棍子展开无穷的想象,或者把手上唯一个玩具各种翻着花样玩。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得去努力,从小就会收废品去卖,或者去游戏厅帮老板干活换币。
这个过程锻炼了两个事情。
一个是从小让小孩知道,想得到任何东西都是有代价的,需要付出努力。第二更重要是,因为你手上的资源有限,所以你要学会取舍,用手上有限的资源去换你觉得最喜欢的东西。这样从小孩子就能知道(或有办法知道)什么东西对你更重要,最值得自己付出代价去换。
人生就是一场经济学旅程,需要在约束条件下求最优解。如果在行为形成初期,面对小孩有限需求,家长成年人用你们的相对资源对孩子进行无限满足,孩子就失去了经济自己生活的能力,也失去了做判断的能力。一旦孩子成人进入社会之后,发现父母的资源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时候孩子就完菜了。
上述情况很多家长都会有。更有一类家长会剥夺孩子思考和做选择的能力。
人最重要的第一个认知是先了解自己,然后再了解自己在社会人群当中的位置和他者互动。过去这份工作应该是让小孩在摸爬滚打当中自己去发现。孩子搞不定的时候家长帮一把。也就是说,要让小孩适当的去走弯路。在弯路当中把各种不同的风景都看一看,同时自己也摔打磨练磨练。
但是现在不少家长非常强势,上来就把孩子一切都规划好了,你就得按着我这个来。最好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该走的路都走完。但是把路都走完了,剩下该怎么办呢?讲真家长也是普通人,你也没有找过马云和巴菲特的路。孩子成年以后很多事情你规划不了了,也搞不懂。就算你有大教授大企业家的才能和眼光。适合你自己的路,你有过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做判断,而不是替他做判断,只让他去执行。
我反复说过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明明很多孩子很棒很努力,为啥总不成,就是因为他不会做选择。家长从没让他选择过。
而且这种强势还会带来其他的长期负面效果。随便说一个吧,比如我常说一个现象,叫同性亲子压抑: 太过强势的爸爸会导致弱势的儿子,太过强势的母亲会导致弱势的女儿。在一个家庭中,同性亲子是有竞争关系。一旦这种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父亲如果过于负面强势,比如殴打辱骂儿子,儿子就会软弱寡言。如果同时还殴打诟骂母亲,儿子就可能进一步社交性格障碍,滋生杀人虐待等反社会人格的可能性就大增。如果父亲过于正面强势,比如出于善意目的,经常纠正教育儿子,并总是给与过高期望。那儿子以后就可能学会经常撒谎,给自己找借口,成年后逆反,如纹身烟酒尝试刺激性行为。如果此时妈妈也严格倒还有制衡,如果妈妈在严父之外给儿子溺爱和庇护,儿子大概率一定成为成为妈宝。比父母双方都溺爱的概率还大。
女儿如果有正/负强势的母亲,也会有其他相应问题。根据母亲强势的正负意图,强势的深浅程度,以及具体的做法,都产生不同种类的问题,如,过度服务型/迎合型人格,极端情绪化,抑郁焦虑,空中鸟效应,恋父(超过正常对于异性成熟感的喜欢)等。
所以,乔布斯说stay foolish, stay hungry。做父母,千万别因为爱而剥夺孩子being foolish和hungry的权利和机会。要跟孩子一起继续成长。这不仅仅是个未来工作的问题,更是人格发展的问题了。
当然也有特例,毕竟影响人的因素太多。
学会正确适当的拒绝孩子,不一味满足,也不一味拒绝。满足他们需求,也要要求他们付出条件。拒绝他们,要给出理由并交给他们自己解决的办法。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才能形成小孩的内驱动力。有家长问为什么我小孩外语学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个饥饿感的问题,现在小孩成天被爷奶爸妈围着,没有孤独感,被关注过度。没有必要去了解别人的想法,也不需要主动掌握他人的语言。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能够独处,需要善独。反过来很多双职工,父母常不在孩子身边孩子需要自己跟自己相处或者主动加入其他的小伙伴,因此语言能力发展就会比较快,或者自己在家就会想着看书画画(或者打游戏)。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交饥饿感是很重要的,当然这里要有一个平衡。过度孤独会让孩子产生另外一个方向的问题,所以家长更多是在一个钢丝上不断前进。
--
FROM 114.25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