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材,在不少学科里对于大多数已经到一定等级的人来说吸引力不够。
能做到体系清晰的教材已经不错了。。
在大学里,每个课程所能拥有的学分学时有限,从而可选择的教材就少了;
例如,前段时间青椒版讨论的 线性代数
我们那个年代 工科 初学线性代数 时 用 同济版 的 印象特别深刻。
那本书全书算上答案附录一共32开 160页,用来做内容总结还差不多。。。
我觉得分不同尺度的学习很重要
例如 扫描科普型、 课程学习型、 深入研究性。。。不同尺度用不同的书
【 在 rational2019 (rational2019)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阵子观网评价国内的大学教材,罗列“是什么”多一些,体系也许不错,但是像字典。
: “为什么”“怎么办”两部分严重依赖于老师的经验和课堂发挥。
: 好像咱们的小初高教材也有这个问题。
: ...................
--
修改:zim FROM 113.67.16.*
FROM 113.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