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数学学完了低配版初中代数,被娃的话深深的打击了
我们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低配版初中代数的,
低配版的意思是难度在人教社范围,略有提升。木有难题,木有奥数。只学代数,没碰几何。
大概四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次学习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指望普娃自己抱着教材悟是不现实的,
一般都是家长先讲知识点, 然后娃自己刷题, 刷题, 刷题,
整个过程娃还是很配合的,有时候还会跟我讨论,
还会拓展一些小知识,比如复数的由来和虚数的应用,
而且我也能感受到他的一点点的进步。
然鹅,昨天晚上刷因式分解800题的时候,娃跟我说,妈妈,每次一看到小蓝皮的蓝色封面,我就会立刻想到每一个痛苦的学初中数学的夜晚和每一个痛苦的刷数学题的早上。。。
我呆立了半天,差点哭出来。。本以为他会因为自己坚持了这么久,进步这么大而感到骄傲,本以为已经养成了每天晚上刷几页题的习惯,谁知道竟然留下的全是痛苦的回忆。
--
FROM 211.161.246.*
你是学而思的陈晨?
【 在 pkuyq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平面几何比较注重逻辑性,可以给孩子讲的不用那么快,但是要细致一点。把每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让他搞清楚,而不是一堆结论的堆砌。初中几何跟小学奥数里的完全不一样,尤其是课内,对书写过程的要求很高,必须做到步步有据,这也是很好的培养孩子逻辑性的一个过程,这也往往是小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很多学过奥数的小朋友都会用什么金字塔模型,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说那俩三角形相似。但是事实上他们可能连相似的定义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那些结论的原理是什么了。所以提前学习的话不在于让孩子达到一个多高的高度,而是给他先修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也他以后走起来也顺畅一些
--
FROM 211.161.246.*
现在的娃不都这样吗:
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高中学大学的,大学打游戏,先苦后甜, delay of gratification
【 在 n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真是闲的啊,哪怕你到四年级再学呢,一会就回了。你至少上个创新班让孩子体验一下超纲的感觉啊,别二年级直接上初中内容,那初中你让他学啥泛函分析吗?
--
FROM 211.161.246.*